中秋月明 作品

1439、我們都是山坡上滾落的石子


但恰恰是在這條內地南方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上,這點約定格外妖嬈。

 
與其說是在玩走心的把戲,不如說是兩個真正經歷透了演藝界那檔子事兒的男女,默契的保持這種最讓人動心的距離感。

 
相比之下,曹菲、陳薇羽都是還在菜鳥期就遇見荊小強了,哪有焦漪這樣十幾歲出道已經踏上了港星巔峰。

 
能類比的下的其實是蘇妃瑪索。

 
只是瑪索姐姐有更強大的精神內核,也拼命要在全球市場證明自己,才會依託荊小強的資源全力衝擊。

 
早就萌生退意的焦漪則順著荊小強不想讓華裔在好萊塢過多渲染的心思,另外找準了自己的方向。

 
於是接下來在粵東各地的日子就成了二人轉。

 
好像有了變化,又好像啥都沒變。

 
依舊是荊小強帶著滾社在前面衝鋒陷陣,焦漪跟在身後攻城略地,只是她不再戴著口罩遮掩自己的身份。

 
焦漪不是那種心思靈動、聰明剔透的女子,但極為沉穩。

 
可能拍過太多戲,她非常善於配合有條不紊的團隊組合,主要是從港臺大學生裡面招募來的人手,加上潘三妹從家裡帶來的會計師、項目規劃專家手把手教。

 
初期將分佈在鵬圳、莞州的十三家中大型幼兒園、託兒所,全都選址在工業園區裡,主打就是為務工人員家庭服務,每家從一開始就設定為能夠容納三百到五百名孩子,未來會擴張到近千人的超大規模。

 
而這種連鎖機制的幼兒園一旦上路,還會朝著整個粵東地區的各大工業區覆蓋。

 
本來在眼裡只有經濟效益,到處都大幹快上的局面下,對這種需要額外佔地、佔用空間的什麼配套產業,相當部分工業區及當地部門不屑一顧。

 
可荊小強跟焦漪的明星光環會讓這種抵制輕而易舉的化解。

 
聽說是他倆的幼兒園,迅速會轉變成連當地人都積極期待等著報名送孩子去的熱潮。

 
更不用說荊小強會即刻在當地公眾演唱,焦漪未來都會持續到各地辦公打理。

 
再接著看見隨同他倆的大學生們,源源不斷的把吉他、電子琴、架子鼓、貝斯甚至笛子、二胡、口琴等等各種樂器輸送過來。

 
只要當地群眾、圍觀打工仔表現出有興趣,上來試試這些樂器,就送。

 
幾十上百架的送,目的就是點燃普通人心中的興趣愛好跟希望,為此哪怕只是很偶然的會激發個把人堅持愛好下去,那也值得。

 
而且一旦幼兒園正式投入運營,也就能把之前在鵬圳的文化站跟著開通到每個地方。

 
本來幼兒園老師就有唱跳專業培訓,現在再疊加這個社會功能,擴大就業、提高補貼都不是純公益性了。

 
荊小強再三強調的就是錢咱不缺,幼兒園託兒所收費也是象徵性,但一定要讓所有工作人員按照商業機構的模式來運轉,而不是把自己當慈善工作人員,志願工作者。

 
順著這初期十三家幼兒園,未來肯定會發展到上百家規模的連鎖機構,再附加孤兒院收養機構就顯得不那麼刺眼了。

 
甚至都不需要單獨設立為棄嬰成長生活的園區,混在幼兒園裡長大,有意識的保護培養孩子的內心,比孤兒院更有利於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