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593章 對消耗戰說不(1)




    第一次蒙古攻宋看似無功而返,但川西諸州被毀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原本四川大致收支平衡,戰後川西殘破,失去了大部分稅收,川東防務又給中央財政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以至於朝廷在是否放棄川東這個問題上進行了激烈的爭論。



    蒙古第二次攻宋是在淳祐十一年(1251年)六月,蒙哥繼任汗位,開始調整對宋作戰方略。一方面在宋蒙邊境屯田、築堡,為大規模、長期的戰爭做準備;另一方面為避免再次在兩淮地區遭受挫折,於是汲取當初蒙古滅金的“借路”故智,命忽必烈、兀良合臺攻打大理,試圖沿廣西、湖南深入南宋內部,實施夾擊南宋的“斡腹之謀”。



    南宋方面則出動軍隊攻襲,阻撓蒙古築城,同時也加強在邊境築城。同時,南宋也根據蒙古對吐蕃、大理的軍事行動推測出蒙古可能選擇繞路夾攻,於是南宋派李曾伯赴廣西整飭軍備,並聯絡播州土司楊文軍,翻越雪山在吐蕃境內擊敗蒙軍,儘可能破壞蒙古的“斡腹之謀”。



    寶祐三年(1255年)秋,兀良合臺率蒙古軍自雲南攻入四川,與另外兩路蒙軍會師於合州,意圖拔除釣魚城,但失利並撤退。



    寶祐五年(1257年)春,蒙哥正式發動戰爭。一方面蒙哥以絕對優勢兵力攻擊四川並圍困釣魚城,成功調動呂文德前來進行主力決戰。另一方面,塔察兒率東路軍攻擊襄樊,久攻不下只能撤退,於是蒙哥改任忽必烈為東路軍統帥。



    忽必烈選擇繞過襄樊,以鄂州為主要攻擊目標,並與兀良合臺約定會師潭州。李曾伯挫敗口溫不花,潭州守軍堅守月餘,守衛鄂州的賈似道更是以數萬老弱殘兵堅決抵抗,抵擋了蒙軍多次進攻,守住了鄂州數月之久。



    開慶元年(1259年)夏,蒙軍頓兵日久,軍中疫病流行,蒙哥也死於軍中(一說死於宋軍砲石),西路軍不得不撤退,忽必烈也只好率東路軍撤軍。



    戰後,賈似道以“再造王室”之功升任少傅、右丞相,開啟了南宋權臣生涯,也為南宋滅亡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