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月亮圓 作品

第一步

    滬市電視臺成立至今,  還只是張羅階段,沒什麼實質的成果出來,主要是對第一期節目想慎重一點,  時間安排在中央臺新聞之後,  每天晚上八點準時播出,  節目名稱就叫《滬市新聞》,  非常平平無奇,  不過符合風向。



    但內容製作上,  大家的分歧比較多,  主要第一期是基調,  決定以後是下里巴人還是陽春白雪的關鍵。



    大部分還是贊成主要採訪幾個大企業,引進什麼設備、有什麼新生產。



    說真的,趙秀雲不覺得大家會關心這些,除非你是廠裡的員工,  群眾關心的就是最俗氣的事情,要是想開門紅,絕對不能做這些內容。



    她為此寫了一份五頁的建議報告,  臺長吳培光還是很重視的。



    其實他本人之前負責的也是廣播臺的事情,這次是升職,  對“開門紅”最在乎的人恐怕也是他,除他之外,哦還有趙秀雲是自願分配來的,其他人都是從各單位“自願”調來的,  都是等著想回原單位,  尤其是從廣播臺來的幾位。



    畢竟現在就數廣播臺效益最好,  尤其是香江那邊來的新式收音機,  一臺只要七十,  還不用票,市裡哪怕從前不怎麼富裕的人家,現在都用上了。



    效益好,福利就多,聽說發獎金髮到手軟,工資根本不止明面上那些,不然大家怎麼削尖腦袋想往裡鑽。



    被叫來弄電視臺,十個裡有八個都覺得是發配。



    現在誰不看中央臺?就他們這能打過誰,市裡五百戶人家裡,一戶有電視,哪怕百八十個人圍著看,也就是那臺,市場著實不看好。



    但吳培光還是想做大做強的,把“唯一”干將的建議反覆研究好幾天,最終拍板決定說:“就按小趙的思路來。”



    趙秀雲的建議很簡單,就是做一期菜市場節目,採訪採訪那些勞動人民,看看那兒的菜肉最新鮮,也聯合市容管理和工商兩個部門,鼓勵大家到指定地點擺攤,不給彼此添麻煩。



    不少同事對此都很反對,大家覺得電視是比較高端的東西,怎麼能拿來拍這些。



    不過吳培光做主的權力還是很大的,這兒畢竟就是他的一言堂,反正是摸索階段,大不了有什麼他來擔著。



    趙秀雲倒是挺樂觀的,說:“您也不用這麼操心,要是有問題,我負責。”



    她話說得滿,吳培光有些好奇道:“你就這麼肯定?”



    趙秀雲當然肯定,說:“我就是觀眾啊,再說,我有數據支撐。”



    也是她給各大報紙雜誌投稿總結出來的,民生的事情,其實才是大家最關心的,她反饋的幾次,像下水道堵住,公廁沒定時清理,別看都是雞毛蒜皮狗屁倒灶,老百姓就愛看。



    要是用詞再幽默詼諧些,街坊四鄰聊著天說起來,宣揚得更快,現在也算是太平日子過著,不然還看哪些?



    反正不管怎麼樣,多一個出來背鍋的人,吳培光總是放心的,索性放手讓她幹,打報告、申請的事情都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