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月亮圓 作品

知識競賽

    忙完喬遷宴,  趙秀雲就開始準備新節目。



    她這次從香江回來收穫頗多,已經列出一二三四五,寫成報告上交,  只等批覆。哪怕是她的一言堂,  也是需要領導同意的,  尤其是這次她想做的動靜大,  需要各部門的配合,  沒有那麼快。



    一直到暑假結束,  正式的文件才出來。



    滬市臺要舉辦知識競賽的消息一經發布,  轟動全市,  尤其是最高獎有獎金一千塊錢和可以上電視這兩樣,更是叫人趨之若鶩。



    僅在震旦大學舉辦的初賽就有兩千多人參加,陣仗之大幾乎佔用學校所有空教室作為考場。



    為表示知識競賽的難度,題目都是請的各系教授們出的,  上有天文下有地理,改卷之後取前十六名參加節目錄制,再決出前三名。



    這恐怕是建臺以來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  既要保證真實性,又要保證順利進行,  不浪費太多錄影帶,趙秀雲可謂是費盡心機。



    跟參賽選手反覆強調過流程,要面對攝像頭,要敲鈴搶答,  還提前用非正式題目測試過好幾次,  才迎來第一次錄製。



    當天,  為表公平現場坐著不少人監督,  畢竟知識競賽也是考試的一種。



    主持人只負責念題目和流程,  題庫一共有八千多道題目,各種類型的知識點都有,都是各領域的專家出題,也要求他們嚴格保密。



    說實話,八千多道,哪怕洩題能背下來也很了不起,這種時候只有實力才是硬道理。



    因為隨機抽選,主持人都弄不好下一道會是什麼題目,可能現在問你“東經三十七度有哪些國家”,下面就問你“竹林七賢都有誰”,跨度之大,都叫人反應不過來。



    尤其是現在本來就是比誰速度快的時候,不像筆試還有思考的時間。



    聚光燈一打,兩臺攝像機對著,臺下又這麼多人坐著,沒見過什麼大場面的,只怕容易慌神,實力倒成其次,要緊的是心態好。



    趙秀雲抱臂站著,只覺得這才決賽第一場,勝負已經初現端倪。



    按賽制,每場從十六個人裡淘汰答題最少的兩個人,直到最後一場在四個人裡選出前三。



    但實際上,一場一個小時,只能問五十道題左右,幾乎三分二都是由五個固定的人答出來的,分數咬得很膠著。



    可見最後的勝利者就在其中。



    對電視機前的觀眾來說,這也有趣味性。



    第一期播出的時候,大家都在猜誰是最終贏家。



    因為是直播,趙秀雲在臺裡盯完全程才下班,站在廣電大樓門口,和不斷進出的同事們打招呼,翹首以待等人接。



    方海是電視看到一半,先去接孩子,再來接媳婦,一到就很期待問道:“誰是第一名來的?”



    趙秀雲故弄玄虛說:“你覺得是誰?”



    方海都沒能看完,只能憑前半場說:“機械廠的陳工?”



    這次的競賽誰都可以報名,畢竟還有這麼大一筆獎金吊著,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年紀差也很大。他私心裡覺得陳工年紀最大,讀的書應該最多最有優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