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月亮圓 作品

番外(一)

    七月底,  趙秀雲籌備許久的電視劇《女廠長》終於開播。



    這次可以說是難得的長篇劇,一共有三十集。



    出於各大品牌和市場的觀望態度,廣告放映是每天一換,  價高者得,  然而隨著電視劇的熱播,  每晚播出前的五分鐘和兩集間隔的十分鐘,  還是讓電視臺日進斗金。



    這次的總投資雖然是王梅,  但宣傳、拍攝、播出、招商等都是由臺裡負責,  因此分成上是三七開,  電視臺三成。



    聽上去像是無本買賣,  但付出也是頗多的,別的不提,趙秀雲都三個月沒準點下班過,帶著一大幫人日夜熬。



    當然,  單純的人力付出,和回報相比也有些不值一提,趙秀雲對此結果是滿意的,  趁著這股東風,向局裡提出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成立影視製作股份制有限公司。



    自八四年首都天橋百貨改為股份制,  雖然沒有明面上鼓吹這種行為,但私底下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深市那邊,還有第一家靠發行股票上市的銀行。



    自幹部家屬不能經商的規定一出來,  趙秀雲就重新思考了單幹這件事,  她既不可能罔顧方海,  也不會犧牲自己來成全誰,  因此在想兩全這件事上,  頗為費心,最後總算有一個雙方都能顧及的辦法,只是還沒有合適的機會可以提出來。



    《女廠長》的成功,對她來說就是大好的突破口,在為這個大計劃上特意召開的會議上侃侃而談,說:“市場太大了,現在全國一共有五十四個電視臺,包括省級和市級。但電視、電影製片廠加起來不到五個,還都是國營單位,恕我直言,並且普遍存在撥款困難、管理混亂、干涉太多的問題。像滬市電視製片廠,一年最多能出兩部電視劇,還是我拿小皮鞭在後面趕出來的。”



    “股份公司的好處大家有目共睹。投資我都拉好了,除開梅花服裝廠的王經理,還有外資和現在市裡有名的私企老闆,總共一百萬;局裡以播放渠道入股,並不需要實際的出資,即使虧損也不會有影響;我本人出任總經理,說句大話,盈利也是可以保證的。”



    ……



    計劃聽上去是很好,不過領導也有疑慮,說:“但你就出一個人,佔股百分之十,不覺得太多嗎?”



    肉眼可見的能掙錢,這方式有點不妥吧。



    趙秀雲本來準備長篇大論要說服,有些卡殼道:“所以附加條件也寫了,我需要保證連續五年盈利正增長。我想,換一個人都未必做得到。”



    說實在的,趙秀雲三個字在全系統都是出名的,可以說滬市電視臺成立至今,她締造了一個神話,至今是各地方臺的學習範本。



    如果她都不能掙到錢,這個計劃再換一個人來做也不行。



    廣電局的領導們為此議論紛紛,連連開會。



    這已經不只是電視臺的事情了,可以說是官方部門和私人企業之間合作的第一步,不得不謹慎。



    經濟的發展需要變革,甚至是大變革。



    最後連市委領導都很是關注,最終在計劃書上簽字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