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東南生 作品

第1218章 親王冊封

    ……

    這樣的王爺,這樣一輩子的豢養,重重枷鎖,無所事事,醉生夢死,還不如一個普通人,老實說,朱慈烺不想讓自己的子孫繼續下去。

    因此他在繼位之後,沒有準許弟弟永王就藩,還將周王和蜀王召到了京師,主持宗人府,某種程度上,其實已經是打破了成年親王外放就藩,終身不得返回的祖制。

    為此,朝中一直都有不同的意見,朝臣時不時的都會上疏,要求永王到四川就藩,同時令周王返回封地。

    朱慈烺一概不理。

    同時的,朱慈烺也對不論功績,不論學識,只要是皇帝的兒子,就可以被封為親王的祖制,有所斟酌。

    就這方面來說,清朝做的比較好,清朝的皇子,有人可以做親王,做議政王,做顧命大臣,但有的卻只能被封為一個貝子,終身默默無聞,其後代很快就淹沒於歷史的煙雲之中。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清朝奉行論功行賞,即便你是皇帝的兒子,但沒有功績,也是不能被封為親王的,順治帝在位時,僅追封了幼殤的皇四子為榮親王,其他七個兒子皆不給封爵。也就是說,康熙並沒有親王爵。

    而康熙一共35個兒子,最後成年的皇子有15人,但被封為親王的,卻只有四個。且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隨著功績的增長,步步觀察,步步提升的。

    雍正就是最好的例子,康熙十七年生,康熙三十七年封貝勒,一直到康熙四十八年,十一年後,才被封為和碩雍親王。

    相比於清,大明朝的朱家子孫就幸福太多了,但是皇帝的兒子,不管你是豬是龍,一出生,就註定是親王。

    因此,朱慈烺決定要改制--在改革宗室,改革士紳之後,這把改革的刀子,也得揮向自己。

    因此,他對禮部諫請冊封二皇子三皇子的奏疏,留中不發。

    ……

    而群臣並沒有意識到隆武帝的心思,依舊有人上疏。

    朱慈烺知道,自己非是有所回應不可,不然隨著兩個皇子年紀的增長,諫請冊封的奏疏會越來越多。

    皇極殿。

    面對群臣,朱慈烺站在御臺之上,踱了幾步,緩緩說道:“宗室改革到今日你,成果斐然,不但宗祿大大減少,而且各地都出現很多自食其力,在各行各業大方光芒的人才,特別是郡王諸五世孫,中尉一級的,商有湖廣荊王后裔,聯合經商,開鐵廠,興紡織,工廠從蘇州開到了江北;文有八大山人,字畫名聞天下,千金難買;湖南湖北,今秋鄉試,有九個宗室中了舉,他們都是優秀的宗室,給天家長了臉,他們自己的生活,也比過去更好更滋潤。”

    “但同時的,卻也有一些不良的宗室坐吃山空,從皇家錢莊貸了銀子,每日花天酒地,到了年底,雙手一攤,連一分利息也是拿不出來。”

    “同樣一個朱姓,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呢?”

    “宗人府統計了一下,這些不良的宗室,大部分都是鎮國將軍一級的,他們都是郡王的子弟,從小喊著金湯匙,吃喝不愁,每日花天酒地,不讀書,不懂經營,除了吃喝玩樂,再不會其他,一下斷了他們的宗祿,即便錢莊有貸款給他們,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使用。”

    “民間說,廢材,敗家子,就是他們這種。”

    “但中尉一級的,宗室改革之前,他們收到的宗祿比較少,論起來,已經和普通百姓沒有太大的區別了,為了生存,就不得不學習一些維生之道,因此,當朝廷放開宗室限制之後,他們不但能自立更生,自食其力,而且生活條件比過去更好,湧現了一大批的人才。”

    “所以啊,還是過高的爵位,害了那些鎮國將軍。德不配位,才不足領,終究是誤國誤己……”

    朱慈烺輕嘆。

    “陛下英明~~”

    殿中一片頌揚之聲。

    待聲音平息,定了一下,朱慈烺繼續道:“由他們,朕不由就想到了自己的兒子,孫子……不知道百年之後,他們是能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呢?還是像那些不成器的鎮國將軍一樣,文不成,武不就,經商不會,力氣沒有,淪為別人口中的笑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