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東南生 作品

第1114章 改制之法

    永王、首輔蔣德璟,次輔李邦華,三輔範景文,四輔袁繼鹹,五輔倪元璐以及留在京師的軍機大臣方一藻,劉永祚帶著六部九卿的百官以及在京的勳貴,齊在正陽門前迎接。

    “參見陛下~~”

    陛下此次南下,不但平了左夢庚,而且還滅了張獻忠,湖廣禍患,一朝平息,大明的賦稅重地江南湖廣歸於平穩,隆武軍武,可謂是盛極,群臣心中都是佩服的,但嘴上卻鮮少有人恭維,一來他們知道陛下不喜歡恭維,馬屁一個拍不好,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惹來無盡的壞處,二來,身為文臣,他們心中萬般不願意皇帝帶兵出京,因此對皇帝帶兵親征的功績,自然也是不能太過讚譽,以免皇帝食髓知味,以後時時出征。

    此外,對於陛下將周王和一個不明的宗室帶到京師之事,群臣心中都是驚訝和有意見的。

    ---內閣諸臣已經知曉了陛下要修訂《宗藩條例》的心思,對於宗室待遇,控制宗室人數,嚴格宗室執法,群臣都是歡迎的。當年,世宗嘉靖皇帝修訂《宗藩條例》,確定宗室待遇之時,內閣最初提出的文本其實比現行的《宗藩條例》要嚴厲的多,待遇也是大大減免,但被嘉靖否決,不得已才推出了現在的折中方案。

    這麼多年來,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大明財稅困難,朝廷入不敷出,但卻不影響宗室的供養,每一年除了軍費之外,宗室開支是內閣和戶部最為頭疼的事情,先帝崇禎帝對宗室極為優待,群臣對宗室之事不敢提,但新君繼位之後,幾次談話中,隱隱透出過要改革宗室之意,群臣都有察覺,有人已經準備要上疏了。

    但不想不等他們上疏,隆武陛下就主動提出要修訂《宗藩條例》,限定宗室待遇,說心裡話,群臣都是佩服和激動的,都在暗暗稱讚今上乃是一位以社稷為第一,不殉私情的千古明君,但意外的是,千古明君竟然將周王也帶進了京師,而且明發天下,除了周王,四川的蜀王也將進京,和周王一起參與制定新的《宗藩條例》。

    這怎麼可以?

    周王和蜀王都是被制定的對象,如果讓他們兩人參與其中,這《宗藩條例》還怎麼制定?誰會將刀子往自己身上割呢?

    最重要的是,這不符合祖制啊。

    大明的王爺是什麼事情也不能做的,不能領兵,不能參政,不能結交官員,或者可以悄悄地經商,但也需要提防被御史和地方官員彈劾,一旦被抓到確實的證據,必會被朝廷責罰,現在陛下居然光明大正的詔令周王和蜀王入京,商議《宗藩條例》這明顯的就是違背高祖和成祖的祖訓了。

    即便削減宗室開支,嚴格管控宗室人數是文官們的共識,也是他們一直想做但卻做不到的事情,可是周王和蜀王即將進京的消息傳來之後,文官們心頭的驚異還是立刻就壓過了喜悅。

    今日,一些御史言官聚集在內閣值房門口,給內閣五臣施加壓力,要他們阻止陛下的“謬詔”,但隆武帝的詔書在開封之時就發出去了,內閣也是在事後才得到消息,此時此刻,木已成舟,這個時候再想要勸誡皇帝,已經是來不及了,更何況,內閣四臣蔣德璟等人久在陛下身邊,對陛下的脾氣秉性深有了解,心知陛下既然做出了決定,必然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種情況下,任何人也是勸不住陛下的。

    另外,以蔣德璟和李邦華的深謀,兩人都已經看出,陛下只所以要召一南一北的兩位王爺入京,並不是要為《宗藩條例》的制定製造障礙,相反,是在拆除障礙,周王和蜀王都是高祖皇帝世出,地位尊貴,在藩王中有領袖的作用,但兩人都是性子柔弱之人,面對《宗藩條例》的制定是絕對不敢提出什麼異議的,而有他們兩人做擋箭牌,其他在封地的藩王,即便有所不滿,也只能將怒氣撒向兩位王爺,而不敢對朝廷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