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東南生 作品

第110章 是非功過

    “恕臣直言,臣以為,並不是楊嗣昌的戰略失敗了,而是因為到了後期,朝廷力不從心,已經沒有可以執行四正六隅的兵馬了。崇禎十一年,執行四正六隅的各地兵馬將近三十萬,其中不乏精銳,如盧象升部,曹變蛟部。但十一年建虜入塞,盧象升戰死鉅鹿,各路勤王大軍也損失頗多,流賊順勢再起。再上五省總理熊文燦無德無能,採取已經被證實無效的招撫策略,招安了張獻忠,卻不嚴加防禦,連楊嗣昌密令他除掉張獻忠的命令都置之不理,致使大好局面付之一炬。”

    所謂的四正六隅,陝西、河南、湖廣、江北為正,延綏、山西、山東、應天、江西、四川,此六省為隅。四正主防,六隅主攻,設總督、總理二臣總督十地的兵馬,隨賊所向,專征討,改善了各地督撫號令不一,各自為戰的弊端,後世

    曾國藩和李鴻章剿捻也是這個策略,不同的是,曾國藩和李鴻章成功了,楊嗣昌卻失敗了。

    朱慈烺點頭表示同意,然後不動聲色的問:“但楊嗣昌後期頗多失誤,在四川督師時,剛愎自用,昏招連連,四處奔波,卻徒勞無功,致使襄陽被破,襄王被殺。更不用說,只因為政見分歧,當年他和監軍太監高起潛見死不救,導致盧象升戰死於鉅鹿賈莊,這段公案,先生又怎麼看?”

    對於楊嗣昌,朱慈烺只有一個厭惡的原因,那就是盧象升。

    如果不是楊嗣昌和監軍太監高起潛,盧象升又怎麼會戰死鉅鹿?如果盧象升還在,大明又何愁無將可用?

    吳甡肅容:“臣珍惜的是楊嗣昌之才,對其人品,臣也是深為鄙視的。當年盧象升殉國之後,臣也曾上表彈劾楊嗣昌,但臣並不因為其人品,而詆譭其戰略。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仍然是剿滅流賊的最佳之策。”

    其實,在朱慈烺的內心裡,對楊嗣昌的認知也是很複雜的。楊嗣昌在朝堂舌辨,制定政策時,常常能看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有著過人的敏銳力,也是最早提出“攘外必先安內”,欲使大明擺脫兩面作戰、力不能逮的窘境之臣,在崇禎朝的幾個重臣裡,楊嗣昌是唯一有可能剿滅流賊,中興大明之人,只可以命運不濟,造化弄人,外有建虜壞事,內有熊文燦和陸奇瑜這兩個豬隊友,致使剿匪成功的大好局面,在最後關頭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