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東南生 作品

第179章 唇槍舌劍

    宋玫很鎮定,他心中有數,皇太子會站出來支持自己,因此面對洶洶攻訐,他不慌也不怒,緩緩道:“陛下,漕運固然安全,但運河年年淤塞,年年清淤,耗費的人力物力,每年將近百萬,海運雖然有船傾人覆的危險,但除了修建碼頭之外,再無其他費用,縱使船隻有損失,但平均下來的耗損,非但不比漕運多,反而是少許多。”

    “宋侍郎怎知海運損耗低??”戶部漕運司郎中吳釗燮立刻反對。

    “我為工部侍郎,清淤河道和建造船隻都是我工部的事務,兩者費用我最是清楚,海上大風大浪,船隻傾覆的兇險,一年或許會有一兩次,但看風避浪是船家的根本,只要行船得當,及時避風靠岸,就不會有船隻傾覆的危險。清淤的費用卻必不可少,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兩者相比,當然是海運更有利。”宋玫聲音平和。

    “天道無常,海上的風浪豈是宋侍郎能預判的?萬曆元年的悲劇,難道你不知道?漕運改海,漕兵漕丁又如何處置?一旦聚嘯生事,豈不又是一場風波?剛剛設置的厘金局,又如何處置?一條京杭大運河,難道要被廢棄嗎?”吳釗燮一連五個逼問,個個鋒利如刀。

    “吳郎中問的好!”

    選郎,郎中的別稱。

    “漕運不可輕動!”

    “臣附議!”

    一片對吳釗燮贊成和對宋玫的反對之聲。

    這一點都不奇怪。

    明清兩代的漕運制度其實是平衡國家、地方和部分官僚集團利益的結果。河道官員一方面放大海運的危險,一方面不斷強化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與重要性,這是官員利益;一旦漕運改海,那些倚仗漕運繁華的城市,必然衰落,這些城市和這些城市出身的官員必然要反對,這是地方利益;漕運關乎幾十萬人的飯碗,關係運河沿線的穩定,這是國家利益。

    這三個是海運明明優於漕運,但卻始終不能持續執行的制度上的因素。

    龍座上,崇禎皺著眉頭,耐著性子仔細的聽。

    雖然遼東和流賊是他現在最關心的,但漕運海運之爭關係到大明錢糧的轉運,也是重大議題,他不得不聽。如果是其他話題,他早就出言喝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