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東南生 作品

第385章 幕後之人

    朱慈烺臉色一沉:“先生所指的幕後……究竟是誰?”

    “那臣就冒死直言了!”

    在太子面前,吳甡沒有什麼可隱瞞的,他拱拱手,慨然道:“臣以為,揚州官場、兩淮鹽政只所以會演變成現今局面,左懋第束手無策,淮揚巡撫史憲之有心無力,其癥結其實只在兩個人!”

    “一個是南京鎮守太監孫象賢,兩淮監鹽太監楊顯名是他的下屬,平常沒少孝敬他,楊顯名出事後,他是最驚慌的一個人,為了自保,他肯定是要有所動作的,加上此人膽大包天,到南京不過三年,就跟南京的勳貴們打成一片,兩淮鹽政與其說是朝廷的鹽政,不如說是南京勳貴們的鹽政,朝廷改革鹽政的消息傳到南京,那些勳貴都是不滿的,因此臣以為,孫象賢可能已經和勳貴們結成了同盟,這一次那些鹽官一個個鐵口銅牙,負隅自保,不肯吐露鹽政實情,應該就是受了他們的鼓動,並且得到了他們的某些承諾。”

    南京鎮守太監,相當於是北京的司禮監掌印大太監,除了軍務,也管政務,江南的事情都是經他之手向北京朝廷稟報的,他隨便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升遷,因此權力極重,江南官員都把他當成“祖宗”一樣的巴結。

    別說南京鎮守太監了,就說已經被逮的監鹽太監楊顯名,只因為袁繼鹹對他不恭,一封奏疏上去,袁繼鹹立刻就被官降兩級,所以太監之威,真不是吹的。

    朱慈烺明白了。

    又是勳貴和太監。

    比起北京,南京勳貴的數量也不少,且都是太祖始封,但當弘光年,建虜兵臨城下之時,除了一個早早辭官歸隱的懷遠侯常延齡尚算硬氣之外,其他人都是不戰而降,還不如秦淮河百川橋下一個沒能留下姓名的乞丐。

    聽說南京陷落,乞丐在橋上寫下了流傳千古的詩篇:“三百年來養士朝,如何文武盡皆逃。綱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條。”寫完就投河殉國。

    老實說,比起北京勳貴,南京勳貴更可惡,更不堪,北京勳貴尤有大批殉國者,南京勳貴卻是成建制成批量的投降,而且是投降外族。有朝一日,有機會到南京,朱慈烺是絕對不會放過那些蛀蟲,一定要把他們全全部部,一個不留的都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