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東南生 作品

第672章 崇禎的決斷

    朱慈烺小心翼翼,但又非常清楚的將自己的一番機心向崇禎帝表明,這些話,他並非沒有在奏疏裡面說過,只不過遠沒有當面這麼直接和詳細。

    最後他暗暗吸口氣,更加小心翼翼的說道:“固然建虜是蠻夷,黃太吉是僭號,但兒臣以為,時至今日,我大明必須拋棄那種對建虜憤怒、不切實際、不屑交往的態度,脫虛務實,嚴肅認真的面對建虜,瞭解建虜,同時不能讓建虜瞭解我大明,然後才可以戰勝建虜。而用阿巴泰換回洪承疇和祖大壽就是其中的一步,阿巴泰對我大明沒有益處,洪承疇和祖大壽卻是建虜的寶,如果能將兩人換回,實在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言罷,朱慈烺深深叩拜:“兒臣這番機心,絕不能和朝中的言官御史們明言,明言必定失敗。而一旦拖延,洪承疇和祖大壽對建虜歸心,說不得就會對我大明造成傷害。兒臣思來想去,覺得遼東乃是第一,因此就自作主張,將祖澤潤放了回去。一切都是兒臣的錯,兒臣願意領罪。”

    見太子認錯,崇禎帝臉色稍緩,但目光依然嚴厲,深深看著太子:“知罪就行了嗎?朕問你,私放祖大壽之子,是你自己,還是他人建議的?”

    朱慈烺心中一驚,知道父皇在懷疑吳牲,急忙道:“是兒臣自己!”

    “嗯?”崇禎帝似有懷疑。

    “兒臣絕不敢欺瞞君父。”朱慈烺深深一拜。

    崇禎帝的臉色這才和緩下來。

    對自己的兒子,他還是相信的,另外他也知道兒子絕不是一個輕易能被擺弄的人,從開封之戰、潮白河之戰、到出居庸關,都可以看出兒子獨斷果決的性格--如果是兒子自己決定,那就沒有佞臣,剩下需要“改正”的就是兒子冒進的脾氣。

    這些天,反覆來回思索其間的利弊,崇禎帝對換俘之策漸漸偏向贊同,不過卻始終難以下定最後的決心,原因就是兩個字:輿論,或者說是面子。就像太子所說的那樣,這些陽謀機心不能在朝堂上明說,如果不能明說,又如何能說服天下人的悠悠眾口呢?

    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這是成祖文皇帝當年的原話。

    沒有和親,沒有結盟,自然也就不能有議和,這也是歷史上,崇禎帝想要和建虜議和,但卻始終不能成功,最後還搭上了一個兵部尚書的原因。

    換俘雖然不是議和,但在清流士子們看來,放回虜酋的哥哥,有明顯的向建虜示好,繼而議和的意思,因此都是強烈反對---只有剮了阿巴泰,為遼東百姓報仇,才能表明我大明和建虜勢不兩立的決心。

    “父皇……”看出了崇禎帝眼中的猶豫,朱慈烺抬起頭,小聲說道:“我松山將士的屍骨,還在松山的山野間,沒有被收斂呢,或許可用收斂松山戰死將士屍骨的名義……向遼東派使。人死為大,入土為安,那些言官御史應該也沒有什麼好反對的。”

    崇禎帝眼睛一亮。

    換俘之事,最大的關鍵是大明要派出正式的使者,出使遼東,和建虜談判換俘之事。而崇禎帝怕的也就是這個,他擔心一旦派出使者,會激怒那些不理解朝廷苦心的士子文人,說不得會在各地煽風點火,聚眾議事,擾亂朝廷,甚至是給他冠上昏君懦弱的名號。

    ——————————此為防盜版,寫作不易,謀生更不易,箇中不便,望大家諒解,正式內容請十五分鐘後刷新,如果是半夜,請凌晨刷新,對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太子處置劉澤清,未修改版。

    王永吉額頭有汗:“回殿下,他二人都在,不過是不是回到官署再問訊他們?大街之上,不宜久留啊殿下。”

    “張勝,姚文昌!”

    朱慈烺立刻叫出兩位指揮使對質。

    兩人都是滿頭大汗,跪在太子面前如同是洗澡。

    “聽好了,本宮只問一次,但有一字虛言,必嚴懲不貸。李青山冒功,究竟怎麼回事?”朱慈烺俯視他們,冷冷問。

    張勝,姚文昌雖然是劉澤清的死黨,但在帶天出征的太子面前,卻也不敢撒謊,不然就是“欺君”之罪,何況當日知道真相的人極多,他們不說,自有他人會說,於是兩人不敢隱瞞,一五一十的將當日真相說了出來。當日,李澤清帶兵圍攻梁山,不想卻走了李青山,劉澤清覺得沒有面子,於是勾結軍中將領,將李浩然生擒李青山的功勞掠為己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