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東南生 作品

第675章 郝搖旗之死

    唐亮挑亮了巨燭,退到了一邊。他知道太子沒有早睡的習慣,最早戌時末(9點)才會休息,晚了會到亥時末(11點)也不一定,所以他不勸睡,只伺候在旁。等太子打開哈欠,再伺候太子就寢。

    燭光下,太子殿下正在翻看一些堆積的邸報。

    出征期間,一些不涉及軍政的內政邸報,比如各省官員變化還有其他零碎小事,都被左中允林增志分類,留在了京師,只有一些關係到軍國大政的邸報才會送到前線,報給太子立刻知道。太子一走兩個多月,邸報堆積了很多,原本也可以明天再慢慢看,或者根本不必看,但朱慈烺還是一目十行,快速掃了一遍--邸報是國家形勢的基本展現,雖然有一些地方官員可能會在邸報中作假,虛報甚至是謊報,但總體說來,邸報消息還是比較可信的,在這個信息流動極慢,南北交通不便的時代裡,邸報是瞭解這個幅員遼闊的大國的最佳方式,朱慈烺不能也不敢輕視。

    到十月末,兩京一十三省,包括雲貴等地的秋闈都已經結束,中舉的榜單也隨之公佈。

    就像歷史上那樣,一代大儒黃宗羲沒有中舉,大才子侯方域也沒有中舉。

    不得不說,明末吏治雖然已經糜爛,但科舉制度卻依然是公平公正,水潑不進。在“糊名法”制度下,考官根本不知道考生是誰,只能憑考卷內容給出評分,但是內容不合意,即便是黃宗羲這樣的大儒,侯方域這樣的二代,也無法得到考官的青睞。

    對二人名落孫山,朱慈烺一點都不意外,而在南直隸的中舉榜單中,他看到一個熟悉的,如雷貫耳的名字。

    西湖三傑之一的張煌言張蒼水。

    一切都如歷史,南明後期抗清的標杆,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如約而至。

    張煌言中舉了。

    朱慈烺微有感嘆,抗清的義士有許多,但能稱完人的卻不多,張煌言就是其中一個。張煌言1620年生人,今年剛22歲,正是年輕有為之時,明史記載,張煌言雖考文舉,但在考試時,朝廷“以兵事急”,令考生“兼試射”,而張煌言張弓搭箭竟“三發皆中”,在場者驚服。

    ————————此為防盜版,寫作不易,謀生更不易,箇中不便,望大家諒解,正式內容請十五分鐘後刷新,如果是半夜,請凌晨刷新,對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太子處置劉澤清,未修改版。

    王永吉額頭有汗:“回殿下,他二人都在,不過是不是回到官署再問訊他們?大街之上,不宜久留啊殿下。”

    “張勝,姚文昌!”

    朱慈烺立刻叫出兩位指揮使對質。

    兩人都是滿頭大汗,跪在太子面前如同是洗澡。

    “聽好了,本宮只問一次,但有一字虛言,必嚴懲不貸。李青山冒功,究竟怎麼回事?”朱慈烺俯視他們,冷冷問。

    張勝,姚文昌雖然是劉澤清的死黨,但在帶天出征的太子面前,卻也不敢撒謊,不然就是“欺君”之罪,何況當日知道真相的人極多,他們不說,自有他人會說,於是兩人不敢隱瞞,一五一十的將當日真相說了出來。當日,李澤清帶兵圍攻梁山,不想卻走了李青山,劉澤清覺得沒有面子,於是勾結軍中將領,將李浩然生擒李青山的功勞掠為己功。

    不過張勝和姚文昌卻竭力撇清跟李浩然之死的關係。

    當兩人自白時,同樣跪在地上的劉澤清面無死灰,他知道,自己今日肯定是逃不過了。這個總兵,肯定是丟了,幸好李浩然之死他做的漂亮,只要他咬死不承認,太子找不到證據,最多就是罷職,等過了這個風口,他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一匹快馬疾馳而來,到了太子身邊小聲而報,卻是中軍官佟定方。

    原來精武營兩個把總隊已經悄無聲音將劉澤清的五百親兵堵在了城門口不遠處的一片空地上。如果劉澤清的親兵隊膽敢作亂,立刻就可以絞殺。

    一切安排妥當,朱慈烺冷冷看向劉澤清。

    “劉澤清,你知罪麼?”

    事到如今,劉澤清不能不認了,他一咬牙,重重叩首:“臣一時豬油蒙了心,搶了李浩然的功勞,臣有罪,臣該死。但臣絕沒有派人殺害李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