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東南生 作品

第711章 重重防禦

    朱慈烺當然知道這些事會惹父親不高興,但他還是要說--錯誤要想改正,就必須先承認,如果承認都不敢承認,又何談改正?而這些話,只能他這個當兒子的說,如果是其他朝臣諫言,崇禎帝的臉色怕是會更難看。

    當然了,另一原因是,朱慈烺清楚的知道,崇禎帝愛犢情深,在不快之後,心裡很快就會升起:“我兒睿智,似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皇明後繼有人”的欣慰。

    與不快相比,欣慰在崇禎帝心中存留的時間會更長。

    朱慈烺繼續道:“但去年建虜將蒙虜分為了八旗,與蒙虜親貴聯姻,短期看,想要離間他們兩者並不是容易的事,也就是說,牆外的這一條狗,我大明暫時是拴不住的,沒有預警,建虜大軍忽到城下,縱使朝廷花費八十萬兩巨銀,修繕加固密雲的四百里長城,怕也是難以做到堅守。”

    “更不用說,修繕四百里長城,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長城邊境又是人煙稀少之處,需要從內陸徵集民夫,這樣的工程絕非一日兩日,怕需要兩到三年才可以完成,因此兒臣以為,密雲長城可以小修繕,但不宜大興土木,省出來的錢糧應該用在他處。”

    聽到此,左都御史李邦華出列行禮,聲音和緩但卻非常有力的說道:“太子殿下所言甚是,臣附議,如今民生凋敝,民力匱乏,此時大修密雲長城,絕非最佳時機!”

    修繕四百里長城,是一個大工程,需要動用數十萬的民力,只靠京畿是不行的,非得動用保定,宣化,甚至是山西大同的百姓不可。

    大明國力昌盛時,修建長城都是勉強為之,何況現在?

    但防虜是大事,如果真能將建虜擋在長城之外,縱使是含齒吞血,大明也得咬牙堅持下來--今日議事,不是朝議,不在文華殿,而是在乾清宮,參與的只有當朝的十幾個重臣,沒有言官的參合,每一個人說話都是謹慎。這也是李邦華明知道長城耗費人力物力,但卻沒有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原因,現在有太子領頭,而太子的話,句句也都說到他心裡,於是他按捺不住,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御座上的崇禎帝皺著眉頭,不置可否。

    見太子反對,提出次議的兵部侍郎張鳳翔略有惶恐,向朱慈烺行禮:“殿下所說,臣亦是贊同,只是密雲長城如果不修繕加固,要想成功守衛,非得如去年一樣,京營將士全部開拔到墻子嶺古北口,據關死守。建虜去年入塞吃了沒有火器的虧,下次如果再入塞,一定會攜帶更多的火器,到時如果關口不堅固,抵擋不住炮火,即便是精武營,怕也是難以守禦,一旦密雲長城被突破,建虜兵峰就會直抵京師城下。因此,密雲長城,非修不可啊。”

    聽到此,有贊同的朝臣微微點頭。

    朱慈烺也點頭,肅然道:“少司馬所提並無不當,只是要想將密雲長城修成銅牆鐵壁,非一日之功,所耗錢糧,也不是朝廷能夠支撐的,最重要,就算是將密雲長城修成了銅牆鐵壁,但其他地方漏洞百出,怕也是難以阻擋建虜的入塞,另外,我大明現在內憂外患,錢糧得用在刀刃上,一釐一錢也不能浪費。因此學生才以為,花費巨銀修繕密雲長城未必是上策。”

    張鳳翔臉色一喜,隨即又是一疑,試探的問道:“殿下此說,莫非是有上策了?”

    張鳳翔是老官吏,在兵部多年,為了長城防禦,他絞盡腦汁,想了無盡的對策,最後依然認為,固守薊州防線,修繕密雲長城是應對建虜入塞的最佳辦法,即便明知道修繕長城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朝廷怕是承擔不起,但他卻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辦法,聽太子殿下話中的意思,好像是有其他良策,他忍不住一喜,但隨即又是疑--太子殿下,真能想出其他的高招嗎?

    朱慈烺搖頭:“不敢,只是有一個粗淺的想法,說出來和諸位先生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