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東南生 作品

第735章 外交風雲

    李順想做主將做不上,另一個主將卻選擇了急流勇退,那就是精武營主將吳襄。

    四月,吳襄以年老多病為由,再次提出致仕——對吳襄來說,他一生都沒有打過什麼勝仗,雖然是遼東將門出身,但在遼東戰場上卻是敗多勝少,好幾次都差點成了建虜的俘虜,崇禎四年大淩河之敗後,他就負罪歸家,原以為這一輩子都這麼灰頭土臉,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二子吳三桂的身上了,但沒想到老來得福,在閒居了十年之後,竟然被朝廷任命為精武營的主將,更沒想到的是,連續兩場關係國運的大會戰,精武營竟然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短短一年,勝過他一輩子得到的榮耀。

    吳襄心滿意足了,小襄城伯李國幀的下場又令他有所感悟,於是毫不留戀,堅決致仕。

    崇禎帝挽留兩次,第三次準了。

    劉肇基成為精武營主將,副將由左柳營副將劉耀仁調任。

    開封和擊退建虜之戰,左柳營作為輔兵營,表現不錯,主將馬德仁和副將劉耀仁的“雙仁”組合得到了太子的認可,這一次精武營將官調整,朱慈烺順勢將劉耀仁調入精武營。

    戰兵營重新恢復之後,未來每一個戰兵營都必須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尤其是閻應元和楊軒。太子對他們兩人寄予厚望。

    精武營改制完成的同時,朱慈烺對京畿地區稜堡的修建,還有直隸到河間府第三道防線的構築,始終都緊盯不放,京營軍情司更是派出大批的人手,去往這些地區探測情報,除了監督錢糧的使用,也體察各地民情---只短短一個月,朱慈烺就收到了大量的情報。大明官員中從來都不乏兢兢業業、憂國憂民的勤勉好官,但尸位素餐,混日子的庸人,甚至渾水摸魚、中飽私囊的貪官,也是比比皆是。而在朝廷撥下錢糧,督促各地大規模修建城池,招募鄉勇的情況下,已經有一些貪官忍不住要伸手了。

    對這種發國難財的貪官,朱慈烺是決不能容許的,但同時卻也知道,想要徹底的杜絕貪墨,做到水清無魚,在現有的體制下,是不可能做到的。他要做的,就是要將那些太過分,將百姓安危置於危險的貪官揪出來,以儆效尤。

    朱慈烺身為太子,無法直接出面懲治,而軍情司暗地裡探測到的那些情報,也無法拿到桌面上來,這種情況下,朱慈烺和左都御史李邦華的良好關係,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但有太過分的貪官,朱慈烺都會想辦法知會李邦華,由李邦華的都察院發動調查,軍情司暗中配合,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短時間之內,就將貪官拿下--對於地方官員可能會貪墨朝廷專供修建城池和招募鄉勇的錢糧,從崇禎帝到李邦華,都是有所預料的,而為了防止弊端,都察院將留在京師的中高階御史,全部都派到了京畿和保定各地,現場監督,以保證朝廷撥下去的錢糧,不會被貪墨和濫用。

    雙管齊下,雖不能保證朝廷撥下去的每一釐銀子都被善用,但卻也大大減少了貪墨的可能。

    練軍和修城,是應對建虜今冬可能入塞的兩個基礎準備,而在這之前,馬紹瑜和袁樞去往遼東的使者團,能不能得到建虜的善待,雙方能不能談出一個結果,則是未來局勢發展的風向標。

    不止朱慈烺,從崇禎帝到下面的朝臣,所有人都在關注遼東談判的進展。

    四月初,消息傳來,遼東談判不順,雙方就換俘和交換忠骨之事,遲遲無法達成一致。

    立刻,那些原本就不支持和建虜談判的文臣紛紛上疏,認為建虜“蠻夷不知禮”,馬紹瑜和袁樞應立刻撤回,不應該再談了,但三輔蔣德璟說:“談判本就是一件曠日持久的事情,就如買賣,一方漫天要價,一方就地還錢,不爭執幾十個來回,是不可能有結果的,所以稍安勿躁,如果不成,馬紹瑜和袁樞自會返回。再者,不管怎樣,總要把邱民仰、曹變蛟、王廷臣等人的忠骨帶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