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東南生 作品

第1219章 兵臨城下

    “建虜氣勢洶洶的向金州撲來,濟爾哈朗親自領兵,鑲藍旗正藍旗鑲黃旗,連同漢軍八旗和孔有德,兵馬最少六萬,更有各種大中型火炮,這是我大明收復金州旅順以來,第一次面對的嚴峻考驗,諸君,有信心否?”高鬥樞目光炯炯,環視眾將。

    “有!”眾將轟然回答。

    高鬥樞點頭,然後分派命令。

    北嶺為金州城防之關鍵,閻應元率所部守衛北嶺和北門,徐文樸守東門和東門原野,周遇吉守衛城南的南關嶺,併為總救援隊,佟定方為遊擊,高鬥樞坐鎮城中,調派指揮。

    “我軍沒有援兵,首戰即終戰,諸將努力!”最後,高鬥樞道。

    “誓與金州共存亡!”

    ……

    金州。

    下午,金州城北十里之外出現紅色的旗幟,漢軍鑲紅旗的紅色軍旗和他們紅色的甲冑,連成一片,如同是秋日的千日紅,密密麻麻的擠滿了那並不寬敞的官道,佟定方的遊騎兵依照計劃,進行了小規模的攔截騷擾,隨即就退了回來。

    北嶺上,豎立著一座高高的望樓,此時藍色的旗幟連連揮動,用旗語向金州城內傳遞消息。

    金州城頭,大明遼南經略高鬥樞和遼東總兵官周遇吉各舉著千里鏡,徐徐而望。

    ……

    這一邊,漢軍鑲紅旗都統金礪來到前方,向金州方向觀望----一路小心翼翼的前進,實在是不容易了,復州到金州的官道,本就穿越山嶺,崎嶇難行,加上年久失修,十分的不便,幸運的是,明軍中途沒有堵截,漢軍鑲紅旗雖然辛苦,但還是成功的抵達了金州。

    因為距離遠,也沒有千里鏡,金礪此時還看不到金州的全貌和細節,但只北嶺的情況就讓他倒吸了一口涼氣。隨即,他命令原地安營紮寨,豎起木柵欄,在營地周邊挖掘壕溝,等待後續主力大軍的到來。

    這一夜,金礪小心戒備,只恐明軍會發動夜襲,不想一夜無事,明軍並沒有夜襲,只是派人向他射了一封勸降信。

    “王師即將收復遼東,你身為漢人,是一條道走到黑,遺臭萬年,還是棄暗投明,回頭是岸,副鎮自己選擇。”

    “此時反正,尚不失榮華,若是等到兵敗被俘,那就悔之晚矣了!”

    “孟巧芳就是前車之鑑。”

    ……

    金礪看完沉默,自大淩河投降到現在,已經十幾年過去了,他已經在瀋陽安了家,兒女滿堂,他已經徹徹底底的成了建虜的將官,反正大明,已經是不可能了。

    ……

    天亮後,金礪開始派兵搜索周邊,並在官道兩邊的幾個小山頭上用亂石和木頭修建簡易墩臺。

    明軍不干涉,任由他們施為。

    第二日,建虜後續兵馬陸續趕到。

    最先來到的是愛新覺羅尚善。

    當縱馬向前,近距離的觀察金州和北嶺之時,他驚訝的幾乎不敢相信,作為前旅順守將,他對金州旅順還算是熟悉,僅僅一年之前,他還數次巡視金州,但

    眼前的金州卻已經不是他印象裡的金州了。

    ------金州北門外的平野上,無數溝渠縱橫,明軍最少挖掘了三道壕溝,每道壕溝都寬約一丈,壕溝前寬達數十步的攔馬溝,攔馬溝外百步則是密集的小坑洞,用來阻止盾車快速靠近。

    而壕溝挖出的土在背後堆成為土牆,土牆高一丈,隱隱看見有明軍在土牆後閃現,三角日月軍旗飄揚之下,每隔百步左右還有一個高起處,用竹筐裝土,樹枝做偽裝,隱隱的好像是炮臺。

    這樣的大型壕溝最少有三道,將金州北門外的原野和東門平野連接了起來,如同是三道護城河,將金州城緊急護衛在中間,而在每道壕溝的後面,都能看到低矮的,半截埋入土中的模糊帳篷,具體部署看不清楚,只能看到帳篷密密麻麻,塞滿了兩道壕溝間的空隙,

    幾條通道從土牆正面延伸出來,走著之字行穿過哪些深深淺淺的壕溝坑洞,到達絆馬溝的前方,道路極窄,好像是供明軍探騎通過的,如果大清想要走這些“之字路”,對明軍發起進攻,不但施展不開,而且會遭到前後左右的一起進攻,必然是死傷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