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聲響 作品

第1167:喜出望外:武林高手、少林功夫

    上回講到鄒君在感悟“修真大道”時,將“神念”散發到腹內所有“仙域世界”中,附著億萬生靈,卻成就了富家女和窮光蛋。

    自從那“富家女”寡婦跟著“窮光蛋”回到深山懸崖溶洞中安了家之後,平日裡除了安胎保胎和伺候“大爺”之外,便是思念自己的父母、兄弟、前夫。當然了,“窮光蛋”見“富家女”如此惆悵怕影響腹中胎兒發育成長,於是變著戲法地來逗她開心,比如天氣好時,打獵回來還不忘在路上順手掏鳥窩撿幾個鳥蛋回來給媳婦燉湯補補身子,或是挖個樹洞掏些蜂蜜回來給媳婦甜甜嘴解解饞。

    若是碰到下雨天不方便出門打獵,就在洞口敞亮處表演自己的絕活,也就是當年混跡江湖的諸般武藝——《少林十八手》和《沾衣十八跌》。這《少林十八手》全稱為《少林羅漢十八手》,又稱《先天羅漢十八手》或《達摩十八手》,在某些地方還被稱為《少林十八勢》、《羅漢十八手》,只因武術架勢前、後、左、右共有十八手,乃“南天竺”菩提達摩於南朝建康時拜見梁武帝後所傳。

    佛教自東漢時期傳入東土後,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快速發展,因為不少西來的佛門傳教士發現只有走進民間,用當地人容易理解的諸子百家文化來包裝自己的佛學理念,用道家術語和儒家思想來解釋佛家法門,才能迅速接地氣,爭取到更多信徒。

    於是,出自“婆羅門種姓”的南天竺國佛派禪宗大師菩提達摩,於南朝梁武帝時期乘坐遠洋商船從海路航行到廣州。由於當時南朝的梁武帝信佛,因此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拜會了梁武帝,卻因各自主張修行之理念不同,即梁武帝主張小乘佛法,只能度己不能度人,而菩提達摩主張大乘佛法,既要度己也要渡人,故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魏國都城洛陽拜會孝明帝元翊,見孝明帝幼年繼位,被權臣元乂、母后胡氏相繼擅權亂政,大失人心,引發六鎮起義,國勢日衰,便有感而發,欲開宗立派,廣傳佛法,感化人心。

    不過,同樣篤信佛教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漢名“元宏”)已經提前在洛陽為佛教高僧建了一座寺廟即“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到了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釋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孫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並在前輩跋陀開創的基礎上,廣集信徒,傳授禪宗,發展大乘,於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傳法于慧可。從此,禪學在少林寺落跡流傳,並先後撰寫了《洗髓經》、《易筋經》等佛門高深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