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絕 作品

第 1 章

    2022年3月14日晚七點,j市本地臺。

    三十出頭的女主持人穿著西裝,正在播報新聞:“本市知名企業家石振先生於12日凌晨五點在醫院去世,享年四十六歲。”

    主持人跟著播報石振的種種成就,最後還道:“在過去的二十年裡,石先生先後給慈善機構捐款一億七千萬,按照石先生的遺囑,他去世後,名下所有資產將全部捐獻給慈善機構……”

    電視畫面變成追悼會現場。

    石振是j市納稅大戶,但追悼會卻佈置得非常簡單,很符合他一直以來勤儉節約的習慣。

    但此刻,這個簡單的追悼會上擠滿了人。

    這些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窮有富,所有人都面露悲慼。

    他們或多或少,受過石振的幫助。

    石振無兒無女,他這一生除了賺錢,就是做慈善,賺錢本身彷彿也是為了能有錢做慈善,這樣一個人,如何不讓人尊敬?

    1994年3月12日凌晨五點,j市新建成的文華橋橋下。

    文華橋橫跨在j市郊區一條大河上。

    這幾年j市正在大搞建設,這條河的河邊用石頭砌出護坡,河上也建起一座寬敞的大橋,可以讓兩輛汽車並排開過不說,兩邊還各有一條人行道。

    橋很大,橋下的橋洞,自然也不小。

    周邊農戶家的孩子,自這橋建成,就最愛橋上橋下地玩,又有討飯的叫花子,在橋下搭起棚子,住了下來。

    石振是被凍醒的。

    j市位於長三角,夏天長冬天短,但三月份還是有些寒涼的,哪怕石振穿了大棉襖,又在身上裹了幾個蛇皮袋,依然擋不住四面八方傳來的陣陣寒意。

    他住的地方畢竟不是溫暖的房子,而是橋洞。

    他醒後,看了看四周,就裹緊身上的蛇皮袋,起身靠著身邊的石頭坐下,一動不動。

    這地方,石振並不陌生。

    他十八歲那年,帶著自己的堂哥石星火離開自己生活的小山村,先走了半天山路,接著坐了半天拖拉機,之後又坐了一天公交車,終於來到j市,身上的錢已經所剩無幾。

    他捨不得花錢住旅館,也不覺得晚上睡覺的地方非得是個屋子,就在j市新建成不久,周圍還都是農田的郊區的一個橋下住下了。

    他和石星火兩個人在橋洞裡住了快一個月,後來總算找到工作,兩人才改為住工地。

    石振也是出生在長三角的。

    z省七分山一分水兩分田,有沿海富裕的地兒,也有窮鄉僻壤。

    他去世那會兒,z省已經很發達,他家鄉也開發成旅遊度假的好地方,村裡人出來打工的打工,開農家樂的開農家樂,都手有餘錢奔了小康,但九十年代,那個閉塞的山村依然很窮。

    路還沒修通,他們村裡的人出來不方便,大家也不愛出來,年復一年種著剛夠吃的糧食,就那麼一天天過著。

    他們村裡人一年到頭唯一的收入來源,是賣香菇——他們家家戶戶都會用祖上傳下來的老法子種香菇,種成曬乾了,就讓人用擔子挑出去換錢。

    很長一段時間裡,石振都以為自己會在山裡種一輩子的地,他身體好,幹活利落,還很會種香菇,肯定能攢到錢,等他攢夠錢,就可以娶個媳婦,然後生個孩子像他一樣種地種香菇。

    但到了九十年代,外面世界的變化,多多少少還是傳進了他們村子。

    他是村子裡第一個出來打工的。

    去年,他們村子裡來了個二十出頭的實習老師,那實習老師是j市人,來到他們村子之後,被他們村的貧窮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