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絕 作品

60、第 60 章

    石振上輩子在長溪市, 認識不少人,也有一些朋友。

    眼前這位梁秦軒,就是其中之一。

    梁秦軒的人生, 挺跌宕起伏的,他家祖上是非常厲害的絲綢商人, 大戶人家, 但後來種種情況之下……梁秦軒的父親在那個年代受盡苦楚,不知道過得多心酸。

    不過樑父雖然受了許多苦, 但因為他年少時受過很好的教育, 眼界比尋常人要高。

    當初梁父本在農場參加勞動改造, 突然得知有學校招老師還不限出身, 原本在地裡插秧的他不顧滿身泥汙, 鞋也不穿就衝了出去。

    他有決心, 有毅力, 一心想要成功,也確實成功了, 當了幾年老師的他找機會進了玻璃廠, 後來又買下這廠子, 將之開大……

    如今, 正是梁家的玻璃廠輝煌的時候。

    家家戶戶蓋房子都要玻璃窗, 玻璃瓶玻璃罐子之類,也有很多工廠要。

    玻璃廠日夜開工, 不知道給梁家賺了多少錢。

    梁秦軒現在自然也就擁有許多錢,可以隨意揮霍。

    不過要不了幾年, 梁秦軒就會被趕出家門。

    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梁秦軒不樂意說,石振也不太清楚, 但大概情況石振是知道的。

    當年梁父因為成分不好,雖然相貌學識都不差,但一直到三十多歲才有人願意跟他結婚,而梁母,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農村女人,她深愛梁父,才堅持嫁給了他。

    他們兩個生了梁秦軒,再後來,梁父發家,梁母也跟著成了老闆娘。

    身份變化太快,總是讓人難以適應,家裡突然有錢了,梁母卻還是老樣子,就顯得跟迅速適應了有錢人生活的梁父格格不入。

    早年梁父娶不到妻子,梁母願意嫁給他,他喜出望外,對梁母也很好,但當他有了錢,外面多得是年輕女人投懷送抱,他看梁母,就不太順眼了。

    他起初沒出軌,只是整天讓梁母學這個學那個,覺得梁母家裡人上不了檯面。

    後來……沒啥意外,梁父出軌了。

    出軌對象還是梁父年輕時就心心念唸的白月光硃砂痣

    。

    梁父娶梁母之前,曾經跟一個女知青互有好感,但那女知青因為梁父的成分問題沒有嫁給梁父,最終嫁給了一個城裡人。

    而梁父,則在不久之後娶了梁母。

    如果這個社會沒有突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梁父和女知青今後的人生,應該不會再有交集,但社會變得太快了。

    梁父成了玻璃廠廠長,百萬富翁,女知青的丈夫呢?他下崗了。

    一來二去,這兩人不知道怎麼的,就搞在了一起。

    那女知青比梁父要小十來歲,兩人重逢的時候,梁父五十出頭,女知青四十多歲。

    都這麼大年紀了,竟然還天雷勾動地火,一發不可收拾……也挺驚人的。

    遇上這種事,梁母乃至梁秦軒,還有梁母家裡人,當然是要鬧的,梁母本身,還不想離婚。

    只是梁母這樣的普通人,到底鬧不過樑父,最後被掃地出門。

    梁秦軒是梁父唯一的兒子,梁父當時年紀大了,約莫是覺得自己不能再生了,梁秦軒被他留在了身邊。

    但梁秦軒不是願意聽他話的人。

    梁秦軒自幼是梁母帶大的,跟忙事業的梁父感情不深,父母離婚後他跟父親,只是不想自己父親留下的產業便宜了別人。

    於是,等父母離婚,梁父再娶,他就天天跟父親吵架,對小三也沒個好臉色。

    梁父的父親早逝,但他有一個母親。

    梁秦軒的奶奶,對以前看不上兒子,兒子發達了又來纏著兒子的女知青,一點好感都沒有。

    反倒是梁母,以前做婆媳的時候,梁奶奶和梁母,雖然時不時因為給梁秦軒穿三件衣服還是四件衣服這樣雞毛蒜皮的事情口角,但梁奶奶私心裡,還是喜歡梁母這個兒媳婦的。

    至於梁秦軒,那更不用說了,這是梁奶奶的心頭肉,是她的寶貝。

    梁奶奶站在梁秦軒這邊,幫著梁秦軒罵梁父。

    就這麼鬧了幾年……梁奶奶去世,梁秦軒被趕出家門。

    石振認識梁秦軒的時候,梁秦軒已經被趕出家門有段時間了,他母親也生病去世,他心心念唸的,就是要報復自己的父親。

    不過不

    等他報復回去,梁父的公司就因為多了一些競爭對手連連虧損,完了梁父還腦溢血,腿一蹬沒了。

    得知這消息,梁秦軒一度了無生趣。

    也是那時候,同樣覺得人活著沒啥意思的石振,和對方成了朋友。

    在那之前,他們雖然認識,但因為從小生活環境截然不同,其實壓根談不攏。

    石振聽梁秦軒說過,說他年輕時喜歡玩,喜歡炫富,沒想到還真是。

    這時候的梁秦軒,甚至還沒有吃素,點的菜全是葷的。

    更讓石振無語的,是梁秦軒竟然頂著一張滿是青春痘的臉,邀請石婷跟他一起吃飯。

    要知道,上輩子梁秦軒非常討厭石婷,一直看不慣石婷,動不動說石婷繡花枕頭一包草。

    石振記得,梁秦軒比他小一歲,如今應該是十七。

    不過他今天打扮有點成熟,要是沒有那滿額頭的青春痘,說他二十幾歲,別人也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