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點 作品

522 繁星舊人離開和奧運火炬手。

    得罪了他,鄧朝在華誼的日子可想而知。

    原本是他籤進華誼,上來就拿了個《集結號》男二,很受王家兄弟重視,有資格和黃小明爭華誼一哥。

    現在好了,基本上沒有好的電影資源,《倚天屠龍記》要不是繁星之前拍過,不想再炒冷飯,張大鬍子才找上華誼合作。

    同時公司一哥黃小明已經定了同樣繁星放棄的項目《鹿鼎記》,不然這部戲仍不好說能不能被他拿下。

    “王董對我還是不錯的。”

    鄧朝沉默了半分鐘,只給出這麼一句話,沒有否認自己的處境,而且只說了一句王董好,至於其他人好不好,大家心裡都有數。

    “慢慢來,守得雲開見月明。”

    曹軒意有所指,他對鄧朝印象還是很好的,演技可以,也耍得開,為人處事和情商方面也足夠,是個很值得培養的對象。

    這兩年,繁星藝人的第一批8年長約已經陸陸續續開始到期了,有的藝人選擇續約,比如楊雪、張子劍,都又續上5年的長約。

    而高緣緣和董萱,則態度曖昧,更有甚者的嚴寬,已經明確表態不想續約。

    而他們不想續約的理由也各不相同。

    董萱就是純粹的想要回歸家庭,她和潘越明因為《十八歲的天空》結緣,之後成為戀人,幾年下來感情一直不錯,準備今明兩年結婚。

    本來事業心就不強的董萱,打算結婚之後相夫教子。

    而且以她的名氣,單飛之後,好資源可能夠不上,普通的項目照樣是女主。

    她在繁星待了將近8年,合同雖然從二八分成變成七三分成,但每年交給公司的分紅仍然不是小數。

    當然,繁星的資源多,她留在繁星雖然讓出了三成收益,但是得到的機會,收入也高,單飛之後即便全拿,搞不好收入還要驟降。

    但除了經濟賬,還有自由賬。

    人在公司,哪怕繁星對藝人待遇很優厚,但終究不是自由的。

    董萱事業迴歸家庭,更希望檔期自主,肯定會和公司的安排形成衝突,一來二去,公司煩了,資源和印象也會大大下滑。

    既然如此,還不如好聚好散,留點香火情,以後如果有符合的角色,也不會忘了她。

    董萱是為了迴歸家庭,高緣緣更復雜一些。

    最開始的時候,高緣緣被胡婧壓制,好不容易胡婧退居二線,又來了範小胖,之後又多個和劉天仙壓制,甚至現在連大蜜蜜都有點後來居上的意思。

    這一切導致高緣緣在公司定位有些尷尬,自認在繁星很難競爭過其他幾個,又覺得也攢夠了一定的資本,所以高緣緣打算走出繁星舒適圈,或許可以另外再趟出一條新路。

    至於嚴寬,他離開的原因有那麼一點奇葩。

    他不滿繁星給他制定的霸道總裁人設定位,不想去演那些偶像劇,甚至不想當帥哥,厭倦了作為一個偶像的存在,他想試試更深層次的角色,當一個隨心所欲的演員。

    這種追求本身是沒錯的,繁星也考慮過幫他轉型,甚至制定了一系列計劃,但是嚴寬覺得繁星的計劃繁瑣且緩慢,再加上因為性格原因和部分公司高層有些不睦,索性直接跳槽。

    作為繁星一手捧出來內地頂流小生,嚴寬想走,還是很可惜的,也勢必會對男性造成一定影響。

    但也僅此而已了。

    先不說曹軒還在,單就胡戈、喬振宇還在,焦恩駿也因為《三國·赤壁》曝光緣故咖位勐漲,嚴寬離開,也遠遠談不上重大動盪的地步。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哪家公司都避免不了舊人離開的情況,不過該補新人還是要補新人。

    女藝人有胡婧、範小胖、劉天仙、大蜜蜜,倒不用過多在意。

    男藝人裡,焦恩駿畢竟偏老,張子劍定位太偏,喬振宇總是覺得差口氣,撐不起來重擔,段龍和黃薄主攻電影,魏晨、馬天宇底蘊太薄,業務也差點。

    曹軒不談,最能撐門面的只剩下胡戈,對比女藝人,有點寒酸。

    所以繁星希望再找來一個能打的當紅男星,頂上嚴寬的空缺。

    聶遠、陳昆、鄧朝都是備選之一,當然,只是備選,也不排除強捧喬振宇或者是其他新人上位。

    不過難得碰上,曹軒順便和鄧朝聊聊,算是打個預防針。

    他其實是不想碰華誼的人,畢竟羊毛薅的太多,雖然不是他的本意,但也怕王家兄弟急眼。

    不過嚴寬後面準備參加的新公司,有華誼的股份,雖然這並不代表這裡面有華誼搞鬼,

    但曹老闆本來就不是愛在這種事客觀思考的人,順手挖個坑,也算助人為樂。

    嗯,助的是鄧朝……

    本來就日子艱難的鄧朝,聞言若有所思,不過曹軒已經不和他聊了,看了看現場去換衣服。

    他拍的那場戲是開會,是新中國成立之前,代表們討論國旗和國歌。

    換上黑色中山裝,戴上眼鏡,一身儒雅之氣的曹軒站在掛著一個個國旗樣式的牆前,面對會議室的眾人。

    “我支持32號,不僅是美學角度高出一籌,也是因為這個設計充滿感情,大星居中,代表共產黨,4顆小星代表各個階級,寓意準確,旗幟的本身鮮豔、莊重、大氣……”

    之後是以英達為首的反對派,提另一張旗幟,紅旗為底,一顆黃星左上,中間是一道黃色橫槓代表黃河。

    這個樣式也是很多人支持的的國旗,被稱之為【星河旗】,差一點成為中國國旗。

    後來是張治中將軍,覺得這個樣式有把紅旗一分為二的意思,在當時還未全國解放的局勢下,有點敏感,所以最終被棄用。

    而後世我們所熟知的五星紅旗,其實最開始居中大星裡面是有一個鐮刀錘子標的,後來為了簡潔+增強辨識度,把鐮刀錘子標去掉,才是最終呈現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