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112、第二十九章

    陸懸魚跟其他人不太一樣,雖然總是“小人”“小人”地自稱,但誰都能看得出來,這少年心性桀驁,並不會真認誰為主,因此當面稱呼劉備時,總是按照城中百姓的習慣,稱他為“令長”。

    當然,這種遊俠氣也不算什麼稀罕事,劉備身邊這群人多半是北地遊俠出身,連他自己也有這樣的習氣。因而陸懸魚類似客將一般的身份在博泉招兵,劉備也未曾阻攔。

    他這人心性豁達,總覺得如果是志同道合的人,總會走到一起,若中道而別,雖然遺憾,但人間憾事太多,這一件又算得了什麼?

    除卻田豫那等一板一眼的文士外,這些兄弟們原本也沒誰會走儀式來向他效忠。

    但是陸懸魚現在的神情有點不太對勁,劉備於是察覺到了一點緊張,還腦補了一些有的沒的。

    比如說“委質於君,書名於冊,示必死也”之類的畫面。

    但是陸懸魚的“委質”和其他人的似乎完全不一樣,她將背後的長劍摘了下來,遞了過去。

    劉備有點懵,但還是接過來。

    這是柄好劍,無光自晦,自有凜然之氣,但劍鏜與日常所見之劍不同,格外寬大些,這柄劍總體也較普通劍長一些,因此總覺得揮舞起來很不順手。

    他拿在手裡,認認真真地看了一番,然後抬起頭看向少年。

    “我的劍也不是什麼很特別的劍,”陸懸魚的目光那樣認真,“但我從未讓其他人碰觸過。”

    於是劉備理解了他這個舉動的含義,又將這把長劍遞了回去。

    “但是以後,”少年微笑著說,“這劍也是你的了。”

    陸懸魚走出那間屋子時,田豫在臺階下等著她。

    她想跟他打招呼其實不容易,因為她的腦子裡滿滿都是黑刃的垃圾話,包括但不限於“呸!”和“呸呸!”和“呸呸呸!”之類,但她還是努力地從那一堆抱怨中分出了一小塊區域,客氣地跟田豫打了一聲招呼。

    田豫此時的神情倒是不那麼嚴肅了,但那張臉上有一點幸災樂禍。

    “懸魚要回博泉嗎?”

    “是,”她說,“我也要回去清點我的糧草輜重,跟著你們一起出發。”

    田豫思考了一會兒,“你最多,帶過多少人出門?”

    “……這是什麼問題。”

    “很重要的問題。”

    她想了想,“五十人。”

    “來回幾日?”

    “三日。”

    田豫搖搖頭,“再久些。”

    那就只有帶著東三道小分隊的姐姐妹妹們一起了,時間雖然長,但人數還算不多。

    她誠實地講出來時,田豫那張臉上浮現出一層幸災樂禍。

    “那你快去吧,”他說,“要知道,帶五個人出遠門,和帶三百人出遠門是完全不同的,你要準備的東西不同,要做的謀劃不同,遇到的各種意外也不同,我現在提醒你了,莫謂言之不預也。”

    ……這人奇奇怪怪的。她想,她一次性從豪強那裡敲詐來了二十輛輜重車,有什麼裝不下,帶不動的?

    但她很快意識到,帶著三百人用兩條腿走個幾百裡這種事……它真的不是很容易。

    作者有話要說:  《論語·顏淵》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