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204章 煙壺鑑賞

    盧燦正在低頭看另一件鼻菸壺,這是一件清晚期象牙浮雕雲芝福壽壺,高約5釐米,厚度為2釐米,寬幅約3釐米,素色,嵌蓋帶挖勺,底部留有私款“觀泉”二字。

    這是一件名傢俬款鼻菸壺,唯一遺憾的是,這件鼻菸壺的口部有兩處細微的“笑”。

    象牙是由磷酸鈣和有機體組成,當遇到氣溫變化急劇,或者氣候乾燥,容易導致象牙龜裂,這種裂,被業內稱之為“笑”。

    “笑”其實是一種調侃的叫法,也就是說,象牙的龜裂無法恢復,原主人只能報以“苦笑”。

    “笑”很影響象牙製品的價值。

    至於留款“觀泉”,說的是清代乾隆到嘉慶年間的著名廣式牙雕大師陳觀泉。

    牙雕歷史源遠流長,牙雕流派從地域來分,業內認定為“京派牙雕”“蘇派牙雕”和“廣式牙雕”聲勢最大,其中,又以廣式牙雕最為著名。

    原因很簡單,清康熙海禁以後,羊城成為對外貿易的唯一港口,這種得天獨厚的地位,使得東南亞等地的象牙大量輸入羊城,為牙雕工藝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從此,廣式牙雕工藝遠遠超過其他地方,成為全國之冠。

    在《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活計清檔》的記錄中,被記錄在案的廣式牙雕大師的人物有二十多位,譬如陳祖章、李裔唐、蕭漢振、黃振效,楊維佔、陳觀泉、司徒勝、黃兆、李爵祿、楊有慶、楊秀、陳琛、莫成紀、楊志、黃慶等等。

    這些人在造辦處創作了無數的傑作,譬如陳祖章雕刻“橄欖核舟記”,至今還保存在北市故宮。盧燦手中的“觀泉”則是陳祖章的幼子,也曾經被宣召到造辦處任職,與他父親一樣,也拿著造辦處工匠等級中十二兩白銀頂級月薪。

    順便說一句,陳祖章的長子陳觀宗,也是廣式牙雕名家。

    陳祖章退休後,兄長陳觀宗將“去皇宮頂職”的榮耀,讓給了么弟,自己留在羊城開設了一家牙雕行,名叫“觀白堂”。這家觀白堂是十三行中的著名供貨商,與盧家祖上,頗有淵源——觀白堂第三代主人陳月奇,舉家投靠盧燦的祖上盧觀恆,成為盧家的附庸家族。

    所以,這件物品,或多或少也能與盧家扯上關係。

    盧燦捏著這件“舊物”,抬頭對安思遠笑笑,“好啊!還請安先生安排他們明天走一趟虎園博物館嗎?我讓人接待他們。”

    沒有拒絕安思遠的好意,並不僅僅是因為透過美國媒體給警務處施加壓力,更重要的是盧燦自己也希望與安思遠走得更近一些。

    這個老傢伙在歐美藝術品行業,有著深厚的人脈關係,他能幫虎博蒐羅來很多好貨。譬如他的兩位老師,王方宇、龐耐都是大藏家,還有耶魯大學漢學家班宗華、歐雲與佛羅倫薩夫婦等。

    一舉兩得的事情,為什麼要推辭?

    盧燦又將手掌攤開,露出這件象牙鼻菸壺,“安先生,這件鼻菸壺,也撤牌吧。”

    撤掉價格銘牌,也就是被訂購了。

    安思遠抱著手臂,有點懵。

    這件象牙鼻菸壺是他帶來的所有展品中,價值最低的一件,怎麼會被對方看上?

    這件展品有著較為明顯的裂紋,也不是官款,之所以帶來,是因為材質為象牙,是為了豐富展品在材質方面的多樣性……因而,銘牌標價也只有六百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