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693章 猶豫不定

 所以,在高錕看來,香江半導體產業的徹底滑坡,與這件事有著密切關係。

 但此時的香江,又與原本歷史有著極大的差別,讓高錕等人看到希望!

 因為盧燦!

 早在四年之前,盧燦先後投資六千萬美元,在香江屯門工業園區成立和訊電子,購買摩托羅拉的手機專利,生產新型便攜式手機。同時成立屯門科技園,專門用於研發電子信息相關技術,其中就含有芯片等半導體產業技術。

 去年上半年,盧燦又提議並摻股新加坡電子產業園;去年下半年,他再度投資入股香江愛卡電子,從東洋進口兩條微電路整裝加工生產線,在深城皇崗工業區生產各種電子集成線路。

 這些投資無不顯示,盧燦對電子產業的看重。

 既有錢,又重視,所以,高錕等希望香江發展自己的半導體產業的群體們,很自然的將希望,放在盧燦身上。

 高錕利用其港中大教授的身份,不止一次的向盧燦及德銀投資提議,組建專門的半導體研究所。

 但讓人費解的是,盧燦似乎對於在香江建設一家專業的半導體產業園,沒什麼興趣。

 這些建議或申請,無一例外全部如石沉大海。

 於是便有了本期專題!

 呃,也就是說,《東南亞經濟之聲》的這次專題,其實是給盧燦的“諫書”!

 盧燦能不知道半導體產業的價值嗎?

 不可能!如果說香江僅有一個人能認識到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那一定是盧燦。

 之所以猶豫,是因為盧燦一直不確定一件事,那就是香江究竟是否合適發展半導體產業!

 沒錯,他不確定!

 眾所周知,半導體產業的研發,需要龐大的經費和長時間持續投資!

 東洋之所以能成功,那是因為通產省在1959年,召集富士通、日立、neC、三菱電機、東芝五家企業,六方湊了七百億資金,其中政府出資二百五十億,集全國之力才啟動了艱苦的攻堅歷程!

 韓國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朴正熙政府在七十年代就確定了鼓勵和支持電子產業的政策,三星“一代目”李秉哲在政府批錢批地批貸款的前提下,才開啟半導體研究之路。

 即便如此,在剛剛發佈的三星集團財報上,半導體項目已經虧損超過四百億!

 同樣,正在籌備中的新加坡電子產業園,計劃投資三十億美元,政府將承擔將近百分之四十的投資以及百分之三十的貸款擔保,剩餘的30%才開放給各大投資人。

 至於臺積電……不好明著披露,但政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同樣舉足輕重!

 以上這些都可以看出,政府的扶持對於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而這一點,在香江幾乎無法實現!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香江在半導體產業方面的科研實力。

 別看港大和港中大在香江鬥得很歡,其實這兩家大學的科研實力在八十年代,真的不算出色,半導體產業所需要的光學工程、電子學、計算機、材料學、工業設備學等專業方面,欠缺的東西,實在太多。

 也就是說,香江在半導體產業方面的先天短板很多,幾乎所有的設備和技術專利,全部需要購買!

 高錕之所以一再希望盧燦能注資半導體產業,其實也希望以“半導體研究所”來倒逼香江幾所高校,重視理工科的建設!

 事實上,他在1987年擔任港中大校長之後,在理工類學科上,加大投入,先後成立工程學院以及多家理工類研究所,最終讓港中大成為知名的綜合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