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700章 推理猜測

 九龍一帶的人工很便宜,劉丕基選擇在九龍城砦的外圍——界限街附近開設安達紗廠。這一帶幫派組織非常活躍,出於安全考慮,劉丕基拜了大鼻登的碼頭,雙方合夥開設福運當鋪,李如松出任掌櫃。

 至於劉丕基去世以及李如松怎麼又投到大鼻登旗下,另有隱情。

 眼前的這枚灰玉指環,並非李如松收下的典當物,而是劉丕基某一次帶來的東西,放在典當行的保險櫃中。李如松也不知道來歷,時間久了,就和其它放在保險櫃中的珠寶首飾,混在一起。

 今兒,被丁歡挑出來,又遇上盧燦家似乎還有一枚一模一樣的物件。

 李如松同樣很感興趣——這枚戒指,當初劉丕基曾經盤玩過很長一段時間,似乎也在研究它的來歷!所以,李如松沒有回答盧燦的話,反問道,“盧東家,認識這枚……灰玉戒指?”

 灰玉戒指?

 剛才大家聊這枚指環時,都沒提準確名稱,李如松之所以這麼說,肯定是聽剛才許胖子信口胡說。

 盧燦瞬間斷定李如松不知道這枚指環的來歷,繼而推斷出,這枚指環並非李如松收下的當物!那麼,當初得到這枚戒指並珍藏起來的人,只有劉丕基!

 也就是說,劉丕基應該知道這枚指環是墨門信物!

 盧燦瞬間想到另一個人物——劉丕基的哥哥劉靖基!

 三四十年代,靖公在工商界很有名,相比之下,他在收藏界的名頭一直不怎麼響亮。一直到1966年夏天,劉靖基受到衝擊,有組織揚言要翻他們家。

 靖公為了保護這批古董,急中生智,打電話給滬市博物館,表示要捐獻一批書畫,請滬市博物館迅速派人前來接收。滬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趕到靖公家時,家已經被翻過,東西雜亂不堪。

 滬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在靖公的指引下,把數千件書畫藏品一一找出來,整理、登記、造冊,從晚上直到次日中午,大功始告完成——他家的藏品,足足用兩輛卡車才將其運完,送進滬市博物館。

 至此,外界才知道,滬市還隱藏著一位超級收藏大佬!

 那麼,盧燦又怎麼得知這一消息呢?

 一切都源自張博駒張老!老爺子就是一部活的百科全書,什麼都記在心裡。他在香江時,喜歡拉著盧燦聊這些陳年往事。

 盧燦之所以對劉靖基劉丕基印象很深,就是因為張老曾經重點說過這對兄弟——他們是屬於突然間冒出來的收藏家!

 劉靖基生於光緒二十八年,也就是1902年,劉丕基生於光緒三十一年,先後畢業於蘇省第二工業專科學校,與文科根本不沾邊。

 可兩人似乎很有天賦,沒有明確師承也能玩得很好。

 三四十年代,工商鉅子玩收藏的不少,可是,絕大多數都是聘請掌眼師傅,劉氏兄弟不同,大多數時候,都是自己去看一眼,然後安排人去拿貨,基本用不上掌眼師傅。

 眼光獨到,還隱秘,可依舊被張老冷眼旁觀注意到。

 張老自己心中藏著秘密,也就習慣於以審視的目光,冷眼旁觀他人,劉靖基劉丕基兄弟在三四十年代玩收藏的事情,就被他發現到,甚至還調查過一段時間,但沒什麼結果。

 所以,此時盧燦推測出劉丕基知道墨門靈子令,立即想到劉靖基!

 此老依然在世,居住在滬市,任職工商聯第四屆副主委,去年被增選為全國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