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429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

    當然這是也先的視角。

    王復繼續說道:“我們首先要把講武堂搬到撒馬爾罕,這裡以後,就是咱們的新巢了,這裡溝通東西南北,乃是四戰之地,誰掌控了撒馬爾罕,誰就掌控了整個西域與東方溝通的橋樑。”

    “我們需要把這裡經營好,然後無論是向東還是向西,就要看大石的意志了。”

    也先依舊是大石,他不是大汗,他想要稱汗,必須要趕往拔都薩萊,去繼承金帳汗國的汗位。

    所以修整之後,也先還是要向西而去。

    “這些都交給王資政去做便是。”也先十分確信的說道:“我不擅長理政。”

    王復卻搖頭說道:“但是我要做什麼,還是需要向大石彙報,否則豈不是矇蔽大石?這不是為人臣的本分。”

    “大石,神器怎麼可以假手於人呢?”

    王復要隱瞞自己夜不收的身份,所以他其他事情,不會瞞著也先,但是這種坦誠,讓也先對王復格外的信任。

    也先點了點頭,王復彙報他有些也聽不懂,索性放手讓王復去做。

    也先看著王復的口罩說道:“辛苦王資政了。”

    王復是中原人,對塞外的苦寒和西域的環境並不是很適應,這裡相比較中原,實在是太過於苦楚了。

    也先忽然一樂,笑著說道:“大皇帝一生做了無數個英明的決定,我承認他非常的厲害,但是將你罷免,是他這輩子的錯誤之一。”

    王復不以為意的說道:“像我這樣的在大明還有很多。”

    也先擺了擺手說道:“不不不,我不認為大明朝像你這樣的還有很多,並不是每個讀書人都像你這樣,我曾經去京師朝貢,當時還是楊士奇。”

    “楊士奇亦不如王資政,我不是待在草原上,對大明朝政一無所知,王資政的能力,即便在大明也是出類拔萃之人,不必妄自菲薄。”

    也先的母親是蘇州人,也先的母親敏答夫人,年輕時隨夫戍邊,被也先之父脫歡擄走,生下也先、孛羅和伯顏帖木兒。

    也先對大明不是一無所知,他敢攻伐大明,自然是知道大明當時是最虛弱的時候。

    但是很可惜,他碰到了于謙,碰到了當今陛下,未曾攻克北京城。

    如果攻克了北京城,此時的他應該在北京做皇帝,而不是在撒馬爾罕做大石。

    王復的能力,也先非常清楚,即便是放在大明也是少有。

    王覆沒有將自己和楊士奇相比較,楊士奇是賢臣良相,王復是夜不收,是大明皇帝罷免的文官。

    他將自己在撒馬爾罕的施政方略簡單的談了談。

    第一就是建立諮政院,他這個資政大夫,終於要有自己的諮政院了,因為李賢在南衙僭朝搞得那一套,行之有效,所以王復便效仿了。

    王復和李賢一樣充任文淵閣大學士,而伯顏帖木兒充當左都督,撒馬爾罕本地兩人充當諮政大夫,共計四人廷推,二十五人諮政大臣。

    和李賢在南衙的規制是一樣的。

    王複試圖跟也先解釋明白,鬥斛、權衡、印璽、仁義、行制、釐法、確權、量度的必要性,但是也先聽了幾句殆哉岌岌乎、鹹儳然若不可終日、遍國中幾罔知所以為對也,立刻腦袋都大了。

    也先十分鄭重的說道:“這些你自己決定就好了!我相信你,王資政!你是我們親密的戰友啊!”

    “啊?這…”王復想要解釋明白,或者說明如何理政,但是也先的興趣並不大。

    瓦剌人的內政管理,不能說沒有,只能說形同虛設。

    也先對這方面的興趣也不是很大,在王復到和林之前,瓦剌人的內政,更像是放牧。

    王復想說明白,但是也先並不是很想聽,這裡面的邏輯很複雜,也先不想學,反正王復已經走投無路,只能跟著他一條道走到底了。

    “有這個功夫,你不如跟我聊聊這西域的局勢。”也先十分確認的說道。

    王復看了眼伯顏帖木兒,十分無奈的說道:“諮政院茲事體大,還請伯顏知院多費心了。”

    也先可以放手,這不是還有伯顏帖木兒嗎?

    至少他們是親兄弟,諮政院在某種程度上,依舊掌控在也先的手中。

    “至於西域局勢。”王復拿出了一個堪輿圖說道:“要理解此時的西域局勢,我們應該大致將其分為三塊。”

    “泰西、極西和樛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