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

    王寅立刻不滿的敲了敲桌子說道:“陛下一年常服不過八套,冕服兩套!登基五年來,從未做過坐派和召買的事兒,各織染雜造局所織染之物,悉數給銀兌付。”

    “別有事沒事就罵咱家這些宦官行嗎?陛下尚節儉,從未曾奢靡,咱家外出在外,屢屢小心謹慎,生怕墮了陛下威名。”

    “你們能不能找的別的由頭?”

    王寅是松江府市舶司提督太監,他是宮裡的人,曾經多次跑到福建宣旨,東奔西走,還去過貴州。

    戶部郎中王祜憤怒的的說道:“內織染雜造局,每年織染袍緞一萬八千匹,正統四年、八年、十年、十三年,每次召買八千匹到九千匹不等!”

    “知道這是多少民脂民膏嗎?”

    “織匠、挽花匠、挑花絡絲打線匠近五萬戶一年所出!”

    王寅嗤之以鼻的說道:“內織染局還知道召買,外織染局就不坐派了嗎?正統攏共就一十四年,你們外織染局一共坐派十五萬匹!”

    “內署好歹還是召買,你們呢?直接坐派,花點,多少花點啊!”

    “噁心!”

    坐派和召買都讓民間機戶生產,但發給價錢比工料或成本還低。

    內織染局是召買制,而外織染局則直接是坐派但是給工錢。

    都是朘剝,都被陛下一併給停止了。

    反腐抓貪,可是陛下吏治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抓到了自己要死,而且會禍及家人。

    “切,你們內織染局的召買那是召買嗎?自己都吞了,還好意思說我們?貪皇帝的錢,你們真的是膽大包天!”王祜絲毫不讓的說道。

    “停!”李賓言拍了拍桌子:“這都多少年的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了,吵什麼吵!”

    “有本事你們現在召買啊,現在坐派啊!”

    國帑和內帑的每次都在吵架,火氣很大,話都是什麼難聽說什麼,而且抄的毫無意義。

    這都正統年間的舊事了。

    陛下一年常服不過八套,袍緞的數量已經降低到了十六匹,整個內署一年不過千餘匹,而且還給錢。

    官邸法施行以來,外織染局也不敢玩坐派這種把戲了。

    宦官和錦衣衛天天盯著朝臣,還帶著惡犬。

    自從勞保局設立之後,內外織染局已經成為了香餑餑,因為陛下給的很多。

    內外織染局的織匠、挽花匠、挑花絡絲打線匠每年都會有人進京面聖聽宣。

    陛下挑人之前,連自己都不知道會是誰,進京除了沐浴之外,會直接到通政司衙門,陛下持七品參政議政,主持座談會。

    二十二處內外織染局,遍佈大江南北,這種坐派和召買,也是洪熙、宣德、正統年間,合法貪腐的一種。

    此時二人討論的袍緞,是專門用朝服的袍緞,通匹有29500根紋緯,需用29500根湖絲,挑成花本,重達數十公斤。

    一匹長度比衣料要長過十倍,一匹長達30至50餘丈。

    需要分成幾十段順次序先後懸掛到花樓上,每織過一段,再撤下換上下一段的花本。

    費亦應買的絲綢,一匹不過三丈到五丈。

    袍緞一匹過百銀幣,費亦應買的妝花緞一匹不過六錢。

    李賓言想了想說道:“我的意思是,我們可不可以把畸零女戶,安排到織染局?”

    “綾羅綢緞絹紗絲絨錦,一共九種,無論是做哪種,都是生計。”

    王寅和王祜互相看了一眼,都沒說話。

    吳綾,松江為上,杭州次之,一般用無捻絲織造,質地稀薄,只作褻衣、刺繡底料及裝裱用。

    蜀錦僅充裀褥之用,只王公可用,非民間所宜也,一匹五丈,一匹五十銀幣,按丈算,比袍緞還要貴。

    閩絲是絲與棉的交織物,主要用於官服的補子。

    大明的絲綢製品,大約有九種,用途各有不同。

    把畸零女戶安排到織染局,看起來是個不錯的法子。

    王寅無不擔心的說道:“那陛下豈不是又要捱罵了?”

    吾誰與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接著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