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204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

    朱瞻墡立刻便有些不開心了,五萬頃田都得繳稅納賦,他自然是心疼,其實朱瞻基賜給親兄弟五萬頃田,最後只有不到九千頃到位了。

    後來這三萬多頃,都是到了襄陽後,這二十餘年,不斷的掛靠來的。

    朱瞻墡真的是越想越氣,五萬頃田什麼概念?

    畝稅三鬥,超過一五十萬石的正賦了!

    那都是錢啊!

    “田極熟,米三石,春花田一石半,然間有之。共三石為常耳,稻麥兩熟田,則每年畝收稻兩石、麥一石。”朱瞻墡開始快速的算著賬目。

    他的田有水田,有上田,也有下田,算來算去,他王府一年有近六百萬石的糧食收成。

    他的田只有不到兩萬頃地是自己的,剩下有三萬奪頃是掛靠而來,這六百萬石,大約有四百萬石是別人掛在他名下逃稅用的。

    他自己大約只有兩百多萬石。

    七成是別人的!

    他思考了許久之後說道:“把掛靠的全都清出去,要抗稅,他們自己抗好了,把咱們王府的田冊,一併送到京師去!”

    “孤是陛下的皇五叔,陛下的政令,怎麼能不遵從呢?”

    “這稅,孤納了!”

    他大約算了算,一五十萬石的稅,其實按著襄王府冊,只需要繳納五十萬石左右。

    那他手裡還留著大約一百八十多萬石,這麼算下來,其實王府的收益,並沒有差太多,只是少了許多的孝敬罷了。

    孝敬重要還是人頭重要?

    揚州的瘦馬重要,還是王府上下這三百餘口人的腦袋重要?

    朱瞻墡算賬可是非常明白的!

    他又想了半天說道:“掛靠的田,清出去之後,把王府四城門,給孤落鎖,孤除了黃衣使者,誰都不見!愛誰誰!”

    “讓唱班、戲臺搭起來!讓伶人、樂工吹打起來!讓舞姬、歌伎舞起來!”

    “陛下那話怎麼說來著?哦,對,貪,乃萬惡之始。”

    “吩咐下去,接著奏樂,接著舞!”

    朱瞻墡沒了性命之憂,自然想起了享樂。

    按照襄陽米價一石五錢計算,其實襄王府一年即便是繳稅納賦,還能剩下九十餘萬兩銀子。

    于謙於少保,住在九重堂裡內,乃是從一品的大員,一年維護九重堂,上上下下,全算上,不過九百兩銀子。

    襄王府一年的收益能養一千個於少保!

    朱瞻墡算了算,造反的成本太大了,弄不好就是全家被砍頭,而且概率極大。

    不造反,陛下從襄王府一年拿走二十五萬兩銀子,他還剩下九十萬,可以接著奏樂,接著舞。

    至於陛下和縉紳們要怎麼算賬,那是陛下和縉紳們的事兒了,他把門一關,享福去了!

    愛誰誰!

    孫太后要金印,襄王府給了,讓他做皇帝,他又沒做。

    皇帝要天下諸王、勳臣、外戚、縉紳一體繳稅納賦,他襄王連魚鱗冊都交了,按制納稅。

    這要是再有錦衣衛登門,那還有天理嗎?

    這田冊,也就是魚鱗冊,隨著襄王府的詔書一起送進京城的時候,都是十月份了。

    京師層林盡染漫江碧透,西山的楓樹已經慢慢變紅,像是染料潑灑一般。

    朱祁鈺拿到襄王的奏疏和魚鱗冊。

    “這襄王不咬餌兒呀。”朱祁鈺無奈搖頭,襄王顯然是條大魚巨物,但是這魚活的久了,就很精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