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棹子 作品

第七百六十七節唯手熟爾

    時間一晃而過,轉眼間就到了1937年7月下旬,中日之間的局勢風起雲湧,令人目不暇接。

    7月12日,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1旅團從古北口出發,齊裝滿員的向平津地區方向快速靠攏。

    同日,華北區向調查統計局總部彙報,所謂的中國駐屯軍新任司令官香月清司到達津門。

    7月13日,關東軍混成第一旅團從公主嶺直插華北,駐朝鮮軍的第20師團也到達預定地域。

    至此,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已展露無疑,他們就是要徹底的吞併華北,甚至侵略整個民國。

    時局頗為緊張,

    金陵方面一日三驚。

    某人通電華北將領,表示中央決心施行抗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保持國家之人格。

    國軍將採取措施,編組第一線戰鬥部隊100個師,預備部隊80個師,後備兵員100萬人。

    7月16日日軍基本對平津完成包圍,連兩國民間都明白,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在所難免。

    可在國府方面擬定的作戰命令中,只派出了第一三二師的一部固守北平城,阻擊日本人。

    其餘所部協同第三十七師進攻豐臺、通縣之敵,卻沒有給出任何明確的戰鬥目標和計劃。

    如此安排,

    堪稱兒戲。

    日軍混成旅團有本部、獨立步兵大隊、炮兵隊、工兵隊、通信隊構成,總兵力約五千人。

    步兵師團就更不用說了,有著自己的重炮和機械化部隊,戰鬥力在亞洲地區是首屈一指。

    那果軍參戰的幾個師呢,紙面人數倒是不少,每個師一萬五千人左右,可都多是輕步兵。

    且不說人員素質上的差距,光是兩軍在火炮以及輕重機槍的數量比較,便讓人無比絕望。

    這個情況,國府的大員們知道嗎,當然知道,只是為了不引起恐慌不願意宣諸於世罷了。

    7月17日上午,

    盧山。

    一個由竹木搭成的高臺上,左重身穿上校軍服手扶腰間配槍,警惕的打量著高臺的四周。

    在他前面,某人站在麥克風前一手叉腰,一手在空中無意識揮舞,發出聲嘶力竭的嘶吼。

    “我常覺得,我們應付國難,首先要認識自己國家的地位,我們是弱國,對此要誠實估計。

    國家之前為進行建設,需要和平,過去數年中餘不惜委曲忍痛,對外保持和平便是此理。

    餘曾說過,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

    但如今到了最後關頭,再沒有妥協的機會,放棄領土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此番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愛國責任。

    我們唯抱定犧牲到底的決心才能博得最後的勝利,妄想苟安只會陷民族於萬劫不復之地。”

    “譁~譁~譁~”

    某人講到最後,臺下的黨國群賢們紛紛舉手鼓掌,至於心裡是不是真的贊同,那不重要。

    他們今天都是演員,這場戲必須唱給全國百姓看,必須唱給全體果軍將士看,這才重要。

    至於為何不早點做好戰爭的準備,為何要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國府上下絕口不談。

    左重默默地看著眼前這激昂且荒誕的一幕,目光不自覺的瞄到了某人身後柱子上的對聯。

    養天地正氣,

    法古今完人。

    完人,確實是完人,他心中冷冷一笑,隨即不再理會這出精彩大戲,專心執行保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