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三百五十七章 鬱悶的北上船隊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

    蘇沃洛夫此時還不知道,他的這一決定,將給沙俄軍隊帶來怎樣的滅頂之災。

    話說沙俄軍中的獵兵最早出現在18世紀60年代。七年戰爭時期,擔任沙俄陸軍元帥的魯緬採夫仿照法國和奧地利,從自願應招的獵人中選出身手敏捷、射擊精準的小隊人員組成了兩個輕步兵營,將他們稱作獵兵。

    獵兵在作戰時的部署呈單兵散開隊形投入作戰,收效顯著。這種作戰樣式和經驗由此受到重視。之後,俄軍中的獵兵隊、獵兵營、獵兵軍相繼出現,使戰術更趨於靈活。

    俄軍的獵兵身手敏捷,擅長隱蔽自身,可以長途行進卻不被發覺,而且能夠靈活快捷地進行機動。1770年,獵兵從戰列步兵團中剝離出來,編組成獨立的獵兵營,由於這些獵兵很快就充斥著大量的普通新兵,他們也就不再是精選射手了。

    從1785年以後,沙俄軍隊中已經有整整六個獵兵軍,每個獵兵軍分別下轄四個獵兵營(每營957人),此外還有三個獨立獵兵營。

    然而,俄軍的獵兵們此時裝備仍舊裝備滑膛槍而非線膛短槍;歷史上直到1800年,每個排只有一半獵兵和所有軍士配備線膛短槍,另外半個排仍然配備滑膛槍。

    基於這個時代歐洲所有的先進步兵作戰理論,即便是魯緬採夫來了也會這麼做。所以到現在為止,除了那些沙俄俘虜,還沒人理解北海軍到底是一頭什麼樣的“怪物”。

    蘇沃洛夫的計劃除了調集兩個獵兵軍和五個哥薩克騎兵營外,他同時命令在雅克薩城的原址上修建一座巨大而堅固的稜堡防禦體系,以便當“清國人”船隊抵達時,俄軍可以好整以暇的予以殲滅。

    趙新對這一切毫無知曉,他仍在等待劉勝和範統的到來。

    如今黑龍江城的居民已經習慣了每天從水師營方向傳出的起床號和熄燈號,他們乾脆把號聲當成了自己生活中的報時。

    當北海軍在開闢出的訓練場上進行隊列和戰術訓練後,每天都會吸引大批的老人孩子和清軍傷兵跑去瞧熱鬧。然而當下午從北海軍的營房裡傳出朗朗的讀書聲,這可把清軍傷兵們驚著了。

    “大人,那些短毛兵居然還能唸書?我也想去,大人您說他們會答應嗎?”胳膊吊繃帶的清軍傷兵名叫劉四,今年才十九歲。這小子自從公審大會後就異常活躍,早晚有事沒事都去北海軍的駐地轉一圈。

    另一個清軍傷員附和道:“是啊。李大人,您說那幫短毛兵一天到晚都吃什麼?大早上雞剛叫就吹號起床,不是跑步就是打拳,一上午就在哪上躥下跳的。”

    協領李彥升對此嗤之以鼻,恨鐵不成鋼的罵道:“一幫蠢材!尤其是你劉四,蠢材中的蠢材!唸書?你家是祖墳上冒青煙了還是仙人託夢了?省省吧,紙墨筆硯加書本,就你手裡那倆糟錢兒都不夠造的!”

    李彥升當年進官學讀書是因為家裡富裕;他那當協領的老爹希望李家能出個舉人,以擺脫廝殺漢的命運。奈何李彥升根本不是這塊材料,在官學裡上到十七歲,書讀的不怎麼樣,弓馬倒是挺嫻熟。於是老李協領只能讓兒子出缺成丁,給當時的副都統做了親兵戈什哈;之後又靠著老爹的家傳開炮手藝和大把銀子開路,十幾年下來成了炮營的協領。

    事實上李彥升自從那天用手槍斃了一個羅剎後,他就跟一旁的北海軍士兵問了一句要是自己投靠一個月能拿多少俸祿,結果那士兵理都沒理他,這讓李協領覺得太丟面子了。

    老子好歹是正三品的炮營協領啊!

    幾人正在屋裡閒聊,只聽屋門一響,兩個穿白大褂的年輕人推門走了進來,眾傷兵知道,該換藥了。

    一個白大褂解開李彥升頭上的紗布,檢查了一下傷口道:“恢復的不錯,再有兩天就能拆線了。”

    等給屋子的所有人都檢查完,換了藥換了紗布,兩個北海軍醫護兵帶著一屋子人的感謝,在眾傷員恭敬的目光下,轉身去了隔壁。

    劉四這時湊到李彥升身邊道:“大人,您說傷好了咱們去哪?”

    李彥升估計是和劉四上輩子有仇,每次看到對方那賤兮兮的表情就想罵他,偏偏劉四有時沒事還總找他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