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四百六十八章 裝傻充愣徐大用

    劉之協,安徽太和人,生於乾隆五年(1740年),粗通文字,能夠吟詩,他從事過棉花買賣,做過布匹生意,常年在外遊蕩,在各地交遊極廣。

    此人在清代白蓮教的歷史上如同幽靈一般,自己從不走上前臺,只在幕後暗中操控。歷史上川陝白蓮教之亂的諸多頭目都是他的弟子,許多教內中人都只是聽過劉之協的大名,但見過他的人很少。

    他的師傅是河南人劉松,劉松的師傅是王懷玉,而王懷玉的師傅則是混元教的創始人樊明德。乾隆四十年,混元教在河南的傳教活動被清廷官府訪聞,隨即派兵捉拿。總教主樊明德被凌遲,七人被處斬,八十多人被流放,妻子兒女則判給功臣之家為奴。

    官府從樊明德家中搜出《混元點化》和《大小問道》等經卷,其中有“換乾坤、換世界,反亂年末劫”等字樣,還有“波彌天”、“波彌斟”等靈文。樊明德供稱是一個叫楊集的人所傳,可見這個混元教也是有來歷的,只是楊集早死,以上的淵源沒有查證出來。

    這次抓捕對混元教是個重創,劉松和兒子一起被髮配至甘肅隆德充軍,可他的徒弟劉之協卻沒有被官府重視,得以安全逃脫。

    劉之協曾先後六次秘密前往甘肅探望師傅,而劉松則不甘心失敗,意圖東山再起。

    乾隆五十三年,師徒倆經過幾次秘議後,考慮到“混元教”已經沒什麼人信了,必須另立教名,於是將“混元教”改為“三陽教”,又把《混元點化》改為《三陽了道經》,又將“靈文”改稱“口訣”。

    想當初趙新心血來潮,在第一攻打寧古塔時打出了“明”字大旗。消息經過一年多便漸漸傳進了關內,劉之協也有所耳聞,便告訴了劉松。

    之後他靈機一動,建議劉松找一人詐稱“牛八”,湊成“朱”字,假稱前明嫡系,又指劉松的兒子劉四為“彌勒佛”,由他保輔牛八。

    因為劉松父子在甘肅的軍配所難以四下活動,於是便派劉之協到各地招收信徒。劉之協返回安徽後,在亳州花了十兩銀子買了個十一歲的男孩,改名王雙喜,稱他是“牛八”。

    自北海軍大勝沙俄,攻佔恰克圖後,趙新“自稱趙王”的消息又隨著山西商人,從外蒙源源不斷的傳回關內。民間雖有傳聞,但因為實在太遠,很多人並不關心。

    而劉之協聽說後,乾脆就編造牛八是趙王的親弟弟,兄弟倆一個在關外掘滿清的老巢,一個在關內遙相呼應。

    劉之協對“傳教大業”滿懷熱忱,在河南和湖北發展了一批得力弟子,其中就有在襄陽收的宋之清。而宋之清則是孫貴遠的三傳弟子,之前以“收元教”之名,一直在湖北、河南傳教。此人改奉三陽教後,因其鼓動能力極佳,很快便事業興隆,財源滾滾,於是劉之協便將其提拔為二弟子。

    因白蓮教各派一直遵循著傳教方式隱蔽,多在夜晚開壇收徒的做法;而劉之協又吸取了過往失敗的教訓,僅在少數教眾中宣揚牛八的真實身份,所以不管是沈敬丹也好,還是徐莊那邊,根本沒人知道趙新多了個“親弟弟”。

    去年因為北海軍兵臨大沽口,炮擊震懾,消息便隨著那些從天津回鄉過年的客商口中到處風傳。清廷雖說曉諭各地官府查禁,可流言這種事根本防不住,兩三個月後便傳進了劉之協的耳朵裡,一群核心教徒都是興奮不已。

    今年過了正月十五,劉之協便讓大徒弟劉起榮帶人去山東,意圖從那裡找船登陸遼東,探聽消息,伺機聯絡北海鎮。而收元教也是他覬覦了許久的,所以又讓宋之清多方查找,意圖以牛八之名吞併。

    劉大教主此時根本不知道,北海鎮對他們這類人厭惡至極,通常的做法就是扔到蝦夷地的北泉州煤礦,一輩子也別想出來了。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下旬,三陽教的大弟子劉起榮帶著兩個手下,一路北上,抵達了淮安府以北的清江浦。根據他們一路上聽到的傳聞得知,北海鎮的大船曾在膠東出沒,並攻打過文登和榮城,於是便決定走海州,先坐船去榮城看看。

    他們在清江浦找了條去往海州的平底沙船,上船的時候,就見船艙裡已經都要坐滿了,三人找了位置坐下,心說正好,人滿了就得馬上開船。

    明清時代從清江浦前往海州的水路就是鹽河,到了海州之後便可換船從大浦口走海路。鹽河顧名思義,就是運鹽的河流,也是大運河的支流。明清時代天下四大鹽之一的淮鹽,其實就是指海州一帶產的鹽。

    劉起榮上船的時候因為太過匆忙,便沒太注意船艙裡的其他乘客,等船開動後,他這才發現,船艙裡的十幾位乘客大部分戴著一水兒的竹編帽。船艙里人多悶熱,可這些人誰也沒摘帽子,就算是汗水順著臉頰流下來,他們也只是用袖子擦擦。

    等他仔細再一觀察,就注意到更多不對勁的地方。船艙裡除了他們三個,其他乘客一共有十五人,其中只有一個濃眉細眼、留著一把絡腮鬍子的漢子戴著個瓜皮帽,正靠在艙壁上打盹。在他身邊的是一個身材瘦小的人,長得眉清目秀,戴著個小帽,看上去像個跟班小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