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四百七十九章 來自女皇的最後通牒

    跟王遠方談完後,趙新隨即命令參謀部的一半人員馬上收拾行裝,最遲後天出發北上,務必在六月上旬抵達伊爾庫茨克。

    隨著北海軍參謀部一道道命令的發出,整個北海鎮各地的水路運輸開始變得愈發繁忙。除了二團和三團,由仙台藩和長州藩組成的青葉營和萩營、以及阿伊努營也在五天後陸續北上。

    黑龍江、烏蘇里江的日常客貨船運全都暫時中斷,兩百多條內河機帆船滿載著士兵和物資向黑龍江上游進發。不管是北海鎮的居民、沿江的各族邊民、亦或是滿清派出的密探,所有人都意識到北海軍在黑龍江上游要有大動作。

    坐鎮吉林烏拉的福康安在接到密探發來的消息後,一邊向京城發出奏摺;同時又命人攜書信前往庫倫,提醒庫倫辦事大臣松筠和定邊左副將軍恆瑞,讓他們注意近期北海軍和沙俄的動向。

    1790年5月底,回到北海鎮的陳青松跟趙新提出,考慮到寧古塔、琿春、三姓、伯力的發展建設,他打算將民政的總部搬到富爾丹城。趙新經過短暫考慮,隨即同意了陳青松的請求。

    民政總部搬家是件挺囉嗦的事,趙新也不插手,他和陳青松、於德利、王遠方、洪濤等人開了一次會,對離開期間的事務做了一番安排後,便著手動身北上。

    1790年6月初,趙新帶著副官徐壽南和警衛營從北海鎮出發,用了四天時間抵達伯力。他要在這裡做短暫停留,視察鐵路項目的基礎施工進展。

    經過連續兩年的移民和大規模投入,如今的伯力已經成為外東北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大量的皮貨、魚肉製品從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下游運抵這裡,然後又變成糧食、布匹、食鹽等各類生活物資,極大的加強了北海鎮和外東北各部族村鎮之間的聯繫。

    同時因為大批新移民的到來,伯力鎮周邊已經出現了十幾個村落。更加耐寒的黑麥逐漸取代了過去邊民種植的粟米,成為外東北居民的主糧。而甜菜種植和畜牧業的發展,也使打獵捕魚不再是獲得肉類蛋白質的唯一渠道。

    從1789年6月開始,林子平帶領的測繪隊開始了從伯力到黑龍江城鐵路的沿線勘測工作。到了去年8月,隨著高橋義時、淺田五龍、司馬江漢、麻田剛立等島國蘭學者的陸續抵達,北海鎮的鐵路勘測工作逐步加快。

    截止1790年5月中旬,八百公里鐵道線路的勘測已經完成了進度的四分之三。在此期間,大批通過幕府“北海奉行”輸送到北海鎮的島國勞工,也被陸續送到了黑龍江城和伯力。

    本年4月,整條鐵路線的基礎施工從線路兩段同時進行。之所以這麼早就開始,主要還是因為南烏蘇裡的氣候條件。

    根據民政部門以往的觀測數據,每年夏天的七、八兩個月,會有10~12次強降雨,降雨量佔全年總量的近90%。面對這樣的集中降雨,首先要做的就是道路沿線的水利工程。來自島國的民工們在民政水利技術人員的指揮下,在鐵路沿線砍伐森林,挖掘出上百公里的引水渠和儲水點。當雨季來臨時,便可通過引水渠排入農田或是黑龍江裡。

    另外位於西段的黑龍江城施工地帶,由於沼澤縱橫,還需要經過排水、深挖、填充後再進行路面施工。

    施工過程中面臨的最大難題莫過於中段的施工,因為要在山地修建,因此施工將在路基較高和溝壑較深的地段進行,甚至還要在懸崖進行大規模施工。

    炸山之後的石料運出,以及建築材料的運入也是個大問題。為此,島國工人還必須提前在鐵路沿線修築一條將近一千公里長的道路,將鐵路線中段炸山之後的碎石運送到各個工地。

    鐵路沿線的橋樑設計由葡萄牙人佩雷拉負責,在伯力鎮的鋼鐵廠建成投產以前,所有的橋樑構件都需要在北海鎮提前製作,然後通過陸路轉水路再轉陸路運送到施工地點。另外,在伯力鎮的對岸還設立了一家鋸木廠,將砍伐下的原木加工成板材後,再通過陸路運輸到施工地。

    總之,一切都是瑣碎的,千頭萬緒;但是一切又都是有序的,修建期間所有地方行政機構都有義務協助施工,但不能對其指手劃腳。由於為鐵路工程項目專門配備了治安警系統,現場的施工紀律也是非常嚴格,一應飲食住宿全力保障,但施工延期無論是什麼理由都會受到懲罰。

    “principe,我不得不說,能參與如此偉大的工程,實在是我的榮耀。”已經

    在去年年底入籍北海鎮的佩雷拉在見到趙新後,一臉恭敬的恭維著南烏蘇裡鐵路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