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五百零三章 浩渺滄波過琉球

    1790年11月8日,經過連續一週的航行,北海軍的南下船隊抵達了閩浙東部海域。距離琉球嘛,當然很近,近到鄧飛都覺得不去一趟都對不起自己的地步。

    他的這一想法得到了身在萬里之外趙新的強烈支持。趙新在電報裡的原話是,看一眼總是好的!要是能借塊地盤用於以後南下的中轉基地,那就更完美了。

    在另一時空的有種論調,說琉球曾藉著歸順滿清,一度擺脫了薩摩藩的控制,很可惜,那只是某些人的臆想。

    事實上相比古代中國,琉球王國離島國更近。琉球王國和薩摩藩的糾葛從十六世紀初就開始了,所謂窮鬼遇餓鬼,湊一起了。

    早在十六世紀的尚永王時代,琉球王國就曾向薩摩藩借貸。不過因為琉球太窮,經常是有借無還。曾經有一筆250貫的國家借款,薩摩藩愣是派人要了五次都沒要回來。

    根據《中山世譜》記載,1562年、1579年、1606年,明廷曾三次遣使冊封琉球,結果聞訊而來的日本船隻蜂擁而至,同冊封船隊發生衝突。琉球王國屁都不敢放一個,可見對其有多畏懼。

    從1593年開始,琉球便在猴子秀吉的恐嚇下,派遣綾船,將國內一半的糧草送至南九州,以代替出兵襄助進攻李朝的兵役。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因琉球拒絕幫助島國重啟同明朝的貿易,且窮呵呵的薩摩藩早就對琉球貿易垂涎已久,於是便以此為藉口發動侵略作戰,史稱“慶長琉球之役”。

    到了萬曆三十九年九月十九(多吉利的日子!)尚寧王君臣在鹿兒島被迫和薩摩藩簽訂了《掟十五條》,薩摩藩從此便控制了琉球王國的對外貿易和內政事務,甚至連度量衡都改用島國的,自此後者就成了薩摩藩的附庸。

    滿清入關後,從順治三年起,琉球就開始向清廷請求冊封。等到了順治十一年,國王尚質遣使到閩,交出了明朝的敕印後,這才被封為中山王。由於當時沿海的戰事還未結束,使者只能在福建被迫停留,直到康熙二年才正式成為滿清的藩屬國。

    要知道藩屬國與附庸國有很大不同,藩屬國在內政、外交和經濟方面都不受制於宗主國,只是在名義上表示臣服。而附庸國指的是名義上保有一定主權,實際在內政、外交和經濟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從屬並受制於他國。

    從島國桃山時代起,琉球王國每年都要向窮赫赫的薩摩上繳千石大米,同時還要負擔島津家在奄美大島駐軍的一半開銷。而薩摩藩為了從琉球的對華貿易中獲利,且畏懼中國向其問罪,便極力隱瞞入侵琉球的實情。琉球一方面害怕惹惱薩摩藩,另一方面懼怕滿清因為此事斷絕雙方的貿易往來,也幫著掩蓋真相。筆趣庫

    這也就是說琉球既為中國冊封體制下的藩屬國,同時也是日本幕藩體制下薩摩藩的附庸國。說的好聽叫“兩屬”,難聽就是“騎牆”。

    跟後世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明清時代中國對琉球發揮的只是一種微妙的、頗為表面的政治影響。同樣,中國文化對琉球人的思想意識、行為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影響也是極為膚淺的。

    歷史上直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滿清一直不知道琉球腳踏兩隻船的事實。等後來的中國人認識到琉球列島的重要性時,人家已經被島國統治長達三百多年了。

    所以別扯什麼“忠心耿耿”了,真要忠心,就不是這個局面了!即便是後來向滿清求援,那也是想保持獨立,人家就沒想過將自己納入中國版圖。

    因為物產貧瘠,琉球非常依賴中介海貿,成為中國藩屬國的目的就是奔著“朝貢貿易”去的。他們將向中國朝貢所得的賞賜貨物發往海外各國進行交易,然後將從東南亞各國所購貨物運往中國,再次進行朝貢貿易。

    雖說當初明太祖曾賜琉球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可那些人早不是中國人了,人家效忠的是尚家。琉球王國是個嚴格的等級社會,只有首裡、泊、那霸、久米這四個地方的人能入仕為官,其餘地方的人就算識字也只能做最末一級的役吏,且終身不得升遷。

    就算只是個鼻屎大的國家,可寧當雞頭不當鳳尾那是古人的常理。當個一二三四五六品的世襲官不香嗎?閩

    人三十六姓裡的蔡家還當過正一品的國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