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五百二十章 人人怨嗟欲求活

    1791年2月初,就在全國人民......咳咳,就在全北海鎮人民貓冬之際,島國九州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逃民事件”,震動了幕府和關西諸藩。

    要知道目前整個九州島的人口總數才三百二十多萬,而參與了這次逃民事件的農民人數就佔了十分之一。這次農民們用腳投票的行為,與其說是因為“謠言”由南到北的風傳,不如說是因為諸藩的盤剝和壓的透不過氣的年貢,農民已經快活不下去了。

    說句有些人不耐聽的話,十八時期的帶清農民只要不鬧災,別打仗,就已經算是東亞最幸運的農民了,最起碼他們還能吃飽。

    可是像李朝、島國這些國家的農民,簡直就是活在地獄裡,名為農民,實為農奴。這些人日夜勤耕,然而一年所得的七八成都要交稅,根本不足以養活父母妻子。

    別看阮福映在安南那邊名聲不錯,可他對治下農民的壓榨也就比西山朝輕了那麼一點點。雖說湄公河平原盛產稻米,可廣南的老百姓吃的都是芋頭,大米都要給阮福映拿去換軍火。

    反觀島國這邊,自天明饑饉這幾年來,關西各藩不僅沒有降低賦稅不說,反而一再將產出的大米運往江戶大阪販賣牟利。雖然松平定信在“寬政改革”期間採取了重農抑商的政策,可農民依然食不果腹。

    說白了,幕藩體制的特點決定了島國各地的經濟政策。為了限制手下大名的實力,幕府就得讓他們承擔繁重的“奉公”任務,包括參勤交代、江戶藩邸的開支、軍役、普請、在江戶城內各門的警備、江戶城中的消防及接待由京都派出的勅使等等。

    即便是南面管理薩摩諸藩的伊達村常也一樣。松平定信為了分化仙台藩,特意請海狗公方冊封伊達村常為薩摩藩主。伊達村常雖然不必鳥德川幕府,可他每年都得回青葉城“參勤交代”。

    如果某位大名不想遵守,除了削封換家主,便只有造反一途。問題是就算造反贏了坐上將軍寶座,在閉關鎖國的小農經濟的前提下,他還得玩這套,沒得選。

    德川幕府如此,仙台藩更是如此。當然了,北海鎮也沒心思去幫著仙台藩變更封建體制,就這麼著挺好。

    事件的起因源於一場熊本藩的蘆北町和相良藩的球磨村、津奈木町村就耕地發生爭議,幕府評定所判定實施“地押檢地”,也就是對兩藩所屬的三個村子爭議的土地進行重新丈量清查。筆趣庫

    島國自德川家康建立德川幕府開始,一直到十八世紀二十年代,總共經歷了五次全國性土地清丈,分別是慶長檢地、寬永慶安檢地、寬文延寶檢地、元祿檢地、享保新田檢地。而自享保檢地之後,幕府便再也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土地清查,不過小規模的檢地仍然在各地進行。

    當初享保新田檢地的目的是為了擺脫當時的困境,期冀通過增加年貢收入來緩解財政的拮据,儘可能多地從這些開發的新田中收取年貢。德川幕府將天下的農田定為七個等級,即上等、上之下、中等、中之下、下等、下之下、隔離地這七個級別。

    被定完級後,如果發生水旱災造成歉收,想去跟代官申訴的話......活該!該交多少還得是多少,少一粒米都不行!即便如此,老百姓還是低頭認命,反正這年月島國

    農民的日子活的就跟農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