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五百九十八章 文登軍管會的一天(二)

    歸根結底,劉孟仁還是不瞭解北海鎮。不過這也正常,他一個偏遠山區的縣衙司吏,就算再如何耳目靈通,也頂多是一縣之地的十里八鄉,不可能對遠在數千裡之外、而且還被滿清嚴厲封鎖消息的“北海賊”有個正確的認識。

    四年前北海軍攻打榮成、文登二縣,在周邊鄉村招募貧苦農戶的時候,劉孟仁還只是個戶房的書吏。後來北海軍走了,原來的知縣和典史都被朝廷革職問罪,六房的人也都來了個大換血。新任縣令周履端上任後,他靠著巴結行賄周履端的長隨和幕僚,又通過曲線策略討好知縣夫人,掏空家底,連借帶湊的孝敬了一千多兩銀子,才當上了戶房典吏。

    如今劉孟仁才幹了不到兩年,借的銀子還沒還完呢,北海軍來了。而且跟四年前不同,北海軍這次連新衙門的牌子都掛出來了,明擺著一副紮根不走的架勢。

    面對老婆在家不停的數落埋怨,劉孟仁考慮了一天一宿,最後決定賭一把,趁著“新朝”初來乍到之際,帶頭投靠,以求博取富貴。他今天來拜見孔紹安,是希望給對方留個好印象,再想辦法繼續接管文登縣每年的包攬錢糧工作。

    誰知孔紹安上來沒說兩句就提到了“順莊冊”,這如何不叫他緊張?雖說劉孟仁對文登縣六都五十里的私冊在誰手裡是一清二楚,可一旦說了,文登縣的宗族大戶他就要得罪光了!

    “順莊冊”的全名為“順莊實徵冊”,在某些省份也叫“紅簿”、“魚鱗簿”、“廒軍簿”;裡面羅列了全縣各戶應納的糧、銀、米數,推收和稅收的變動情況,以及土地歸屬權的變動,是查清基層賦稅和耕地情況的重要依據。

    每年八月之前,縣衙就要確定下一年應徵的錢米總數,然後由戶房典吏召集裡書、甲書按照本縣應稅的田畝數及稅則,分配到各都、圖、裡、甲的花戶頭上,再將其登錄到冊籍上,呈報縣令。

    之後各州縣要在十月底之前,將“實徵冊”報送本省布政司鈴蓋印信,於第二年開徵前再發還各州縣。縣衙戶房會根據冊子上的數據開出滾單--也就是三聯稅收通知單,裡書、甲書要把單子發到每家花戶,讓他們去鄉里或是縣衙自封投櫃。

    實徵冊在縣衙和裡書手裡各有一本,按說內容應該都一樣,但是在由下往上的編制過程中,書吏手裡的那份實徵草冊才是最原始、最真實的基層實徵底冊,也叫“私冊”,而放在縣衙的這本叫“存縣之冊”。

    從古至今,無分貴賤,不想交稅是所有社會人的天性,納糧的花戶為了逃稅敢糊弄縣令,但卻瞞不住書辦,主要是因為他們手中的“私冊”能夠隨時跟蹤人戶與田產的轉移與買賣,知道該向誰去徵收錢糧。

    因為朝廷不給底層胥吏發工資,想當裡書這種肥差就要花錢,還得給戶房的相關人員送規費、請酒席,上下勾連、營私舞弊就成了必然。他們首先會在“存縣之冊”上做文章,一般採用的手段是字跡潦草,或是將稅則款項羅列繁多、計量單位寫的晦澀冗長,即便是縣令看了也如同天書一般。

    個別縣令因為完不成稅賦任務被逼急了,就會主持編纂實徵冊或者清丈土地,通過重新編制丈量冊等方式來獲取對於鄉村人丁土地等稅源的掌控;也有的會採取“殺雞給猴看”的方式,私下協議花一大筆錢買回私冊的控制權。不過等這一任縣官任期結束調走了,下一任又得回到老路上。

    對孔紹安來說,他固然可以通過工作隊下鄉重新清丈土地和編纂戶籍冊掌握地方實際情況,但勢必會將工作隊的大部分精力都浪費在和宗族大戶、花戶們鬥智鬥勇上,不耗個一年半載的不算完!

    所以北海軍工作隊在下鄉之前,必須要掌握“私冊”的下落,甚至提前拿到,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劉孟仁此時的內心正是天人交戰,喏喏道:“主任,另一份實徵冊,不在小人手裡......文登一共是六都五十里,每裡各有一冊,此事須去問那些里長和甲長就清楚了。”

    孔紹安一看他這樣子,大概明白了幾分。眼下他正需要劉孟仁這樣的幫著做事,熟悉地方情況,恢復經濟秩序,不能一上來就直接懲辦。他隨即舒展眉頭,想了想措辭,語氣和緩的道:“劉先生,我知道在滿清治下,你們這樣的屬於不入流,要是沒個舉人功名,一輩子最多止步於典吏。很多人更是連個編制都沒有。”

    “主任英明!小人也曾讀過幾年書,也曾考過秀才,可實在沒那命,只好託人在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