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六百五十一章 油棕櫚和禁賭

    話說放手一搏是人類的天性,尤其是下南洋的華人,他們遠涉重洋來到東南亞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形式化的冒險。別看以前的voc政府允許華人開設賭館,並從中獲取高額稅收,但卻嚴格禁止荷蘭人進入賭場。

    對於那些長期居住在巴城的富有華人來說,由於清廷的海禁政策,使得他們很難衣錦還鄉,置辦產業,更別說參加科舉了;而大批普通華工則是辛苦好幾年,也就能混個溫飽,遠談不上致富。

    於是無所事事者有之,貪圖一夜暴富者有之,很多人便將父輩積攢下的財富或是自己辛苦掙來的工錢送進了賭場和鬥雞場。這就使得東南亞的華人往往富不過三代,子輩或是孫輩在賭桌上把家產敗光的屢見不鮮。

    城內外賭館在一天之內被全部關閉後,各家老闆先是私下找了江阿生,希望他能幫忙跟軍管會通融一下。雖然送上門的禮物琳琅滿目,但江阿生哪敢觸這個黴頭,要知道這是趙新親自下的令。於是他們又去找黃綿舍訴苦。

    巴城的這些華人頭面人物都是沾親帶故,互相通婚的不在少數,黃綿舍思來想去,也覺得此舉不妥。不過他並不是單從自身利益考慮,而是真心為了北海鎮。

    話說黃家從福建漳浦遷居巴城有一百多年了,從一個普通華工到成為首屈一指的華人家族,期間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雖然荷蘭人犯下了“紅溪慘案”的罪行,但他們這些家族還是死心塌地的給荷蘭人辦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有家難回。

    乾隆十五年的時候,滿清曾幹了件缺德事,導致所有經商致富的海外華人都斷了回鄉的念頭;即便是壯著膽子回去,也要花費重金,而且還不敢久留。

    當時在巴城任職雷珍蘭長達八年的陳怡老因離鄉十多年,思念老母,便辭職帶著妾室和子女回了福建。也許是他的爪哇妾室太惹人眼,也許是陳怡老帶回去不少錢讓人眼紅,總之,陳怡老還沒回到龍溪老家就被逮捕,案子一直捅到了乾隆跟前。

    很快,乾隆便以“匪民私往番邦,交結外國,破壞洋禁,引惹邊釁”為例,將其一家老小三十多口發配伊犁,在爪哇娶的妾室和子女遭到遣返,所有家產罰沒充公。他回鄉坐的那條船的船主也受了牽連,不止枷杖,船都被沒收了。

    黃綿舍今年都五十多了,對古人而言屬於黃土埋脖的年紀,所以這幾年思鄉之情愈發嚴重。原以為死後只能將墓碑遙向故土,誰知北海鎮來了。在瞭解到北海鎮一統天下的目標,並且不會實行海禁後,北海軍的勝利就成了他落葉歸根的惟一希望。

    得知荷蘭人要進攻巴城後,黃綿舍帶頭向軍管會捐了三千荷蘭盾銀元,並號召全城華商踴躍捐輸。軍管會在向趙新發報獲得同意後,便收下了捐款,隨後又以支前薪酬的形式返還了百姓。而黃綿舍等人,也因此獲得了軍管會頒發的牌匾,弄了個“擁軍模範”的稱號。

    此時他拱手對趙新道:“王爺仁政愛民,不忘民生經濟,實乃我巴城百姓之福!”

    說罷,他和吳纘緒、林長生一同起身,衝趙新深施一禮。

    “三位不必如此。”趙新見狀,也抬手拱了拱。

    只聽黃綿舍又道:“老朽另有一事想懇請王爺,不知當講不當講?”

    “黃先生請說。”

    “是這樣”

    在黃綿舍的敘述中,他認為軍管會關閉所有賭館,首先會對官方的財政收入造成很大損失;其次賭博這種事在巴城由來已久,恐怕很難禁掉。滿清朝廷也明令禁賭,可各地上至官員鄉紳,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參與;尤其是閩粵一帶,賭風極盛。

    其次眼下跟荷蘭人打仗,大家固然不敢違抗,可打完仗怎麼辦?一旦從公開轉入地下,恐怕會更難治理。到時候下面的官員與胥吏搞不好會藉此橫生事端,勒索貪腐也會出現。

    黃綿舍說的誠懇,趙新聽的認真,等對方說完了,他沉吟了片刻才道:“這件事,我其實是有考慮的。給你們油棕種子,就是希望用其收益彌補關閉賭館的損失。賭館嘛,以後肯定不能再開,這個沒得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