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六百五十九章 青雲百年冠諸州

    發生在西爪哇島上的這場戰爭,不光牽扯了北海鎮、荷蘭東印度公司以及各個蘇丹國,連馬來半島上的大小勢力也在密切。

    自十六世紀初以來,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相繼入侵東南亞,殖民整個環馬六甲經濟圈。前後歷時二百多年的政治鬥爭,使得原本統一的馬來半島地區已經分裂為許多小邦。

    北部的吉打、吉蘭丹、丁家奴被新興的暹羅卻克里王朝控制;霹靂雖為獨立邦,但時常會受到來自北方的吉打和來自南方的布吉斯人的雪蘭莪的襲擊;雪蘭莪是布吉斯人的獨立邦;再南方就是米南加保人各小邦的鬆散聯合邦,他們各自為政,也不受柔佛王國的控制;彭亨雖然是柔佛王國的一部分,但卻由盤陀訶羅王國統治,日益脫離柔佛的控制;柔佛蘇丹又因為被荷蘭人和亞齊人趕去了寥內群島,在蘇丹馬哈茂德的鼓勵下從事海盜活動,對大陸地區的管轄形同虛設,實際上歸天猛公統治。

    每一個土邦都自成一個世界,他們的居住地大都是沿著一條主河流建立起來的,所謂的首都與村社相差無幾,只多了幾座蘇丹的宮殿和清真寺。這些村鎮都會設在河口附近。統治者利用河流的地形,控制屬民的進出,組織防衛外敵,徵收通行稅和進出口稅。

    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葡萄牙人和荷蘭人制造的這種分裂局面,給英國人做了嫁衣。當voc倒閉後,檳榔嶼的英國人迅速奪取了馬六甲和淡馬錫,由此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主要海上通道。

    在這場兩百年的混亂裡,華人並不顯眼,首先是以地域劃分群體的閩粵華人本來就具有很強的封閉和排他性。到了十八世紀,下南洋的移民開始從事開採錫礦和農耕,他們在丁加奴種植胡椒,在寥內種植檳榔,生產檳榔膏。五十多年前巴城大屠殺的時候,大批閩粵移民從爪哇逃向了馬來半島。到了如今,馬來半島上的各地華人總數加起來差不多有十幾萬。

    1793年7月4日,馬六甲城,下午三點。

    22歲的曾友亮穿著一身竹布長衫,從位於馬六甲河西岸的總督府出來後,腳步匆匆的走過吊橋,直奔東岸的唐人街。半路上遇到熟識的人,也只是略一點頭,擦肩而過。等他來到一處飛簷上翹的寺廟前,只見山門上書“南海飛來”四個大字,大門兩側雕刻了一條團龍。白牆紅瓦間,燕尾形的屋簷上堆砌了各種神話及動物雕像,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華麗奪目。

    這裡,就是在馬六甲城扮演著“政教複合”角色的漢傳佛教寺廟青雲亭,也是歷史上東南亞最早有漢傳僧人駐錫的道場,它還是馬來亞歷史上有史可載的第一處觀音道場。廟內的主體建築全部用楠木建成,內外均以生漆塗飾,黑紅閃亮。其中正殿裡裡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左壇供奉的是媽祖,右壇則是關公。在正殿的後面,則是華人甲必丹辦公的公堂所在。….1673年,馬六甲城首任華人甲必丹鄭芳揚與繼任甲必丹李為經共同籌建了這處寺廟。一百二十年以來,青雲亭憑藉著馬六甲城的樞紐優勢,成為了南洋華人維繫漢傳觀音信仰的中心。

    至於一座佛教寺廟為什麼叫“亭”而非“寺”,主要是跟當時籌建的兩位華人甲必丹有關。當年馬六甲城的華人居民大都是從事海貿和在本地經商的人,在他們看來,一個人如果經商致富,那就有如平步青雲,凌霄直上。

    有意思的是,別看這裡是佛教寺廟,可每年到了驚蟄的時候,還會專門舉行“打小人”儀式。

    曾友亮進了山門,先在正殿門口對著觀音像拜了拜,這才繞到了後面的公堂。進門一看,甲必丹陳起厚、雷珍蘭蔡士章、以及陳起厚的弟弟陳奕正在說話。

    “德馨公,出大事了!”

    45歲的陳起厚頭也不抬的道:“成向來了,出什麼事了?說來聽聽。”

    “北海鎮趙王麾下水師,五天前在巴城以北的千島大破荷蘭人艦隊,十六艘戰船或被擊沉,或被擒獲!”

    “此話當真?!”屋內三人聞言大驚,陳起厚愕然抬頭望向曾友亮,手中毛筆上的墨“吧嗒”就滴在了卷宗上,染黑了一大塊。

    “哎喲!”一旁的蔡士章眼尖,急忙上前用宣紙擦拭。

    “千真萬確,我剛才去總督府送契票,路過總督的公房門口,他屋門沒關嚴,正氣急敗壞的跟城防司令大喊大叫呢,好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