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六百七十六章 三封電報



            

            

            阿妙根本沒料到,自己的無心之舉會讓陳璫產生這麼大誤會。吃早飯的時候,趙新便把事情跟她說了,讓她等會兒去找人家解釋清楚。

「你說你這事辦的。以後我給你的東西可千萬不要亂送人了。之前阮福景跟我說過,那位陳老闆是個望門寡,這事要是傳出去,我倒是沒什麼,她恐怕就不好做人了。」

「哦,我知道了。」

阿妙低著頭,勺子在粥碗裡攪啊攪的,就跟她亂糟糟的心情一樣。出了一會神,她突然起身,拔腿就往外走。正埋頭在食盆裡挑肥揀瘦的多福見狀,急忙搖著尾巴,屁顛屁顛的跟了上去。

且不說阿妙如何跟陳璫澄清,趙新慢悠悠的吃過早飯,回到辦公室,負責機要的參謀便從電訊室那邊拿來了幾封電報。其中既有劉勝發的,還有鄧飛和孔紹安的。

趙新首先看的是劉勝的電報,他說去年在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徵召的五千新兵已經完成新兵訓練,南下天山的最大問題--兵員不足的情況已經得到解決。另外從科布多往南至蘇濟卡倫的軍臺線路也完成了拓寬,八處兵站也全部建設完畢,可以立即投入使用。

他請求在烏里雅蘇臺只留一個團和一個新兵營駐守,其餘部隊全部調往科布多。

趙新翻出地圖看了會,隨即在電報紙上寫下了「同意部隊調動方案。何時出兵由你和範統自行判斷,作戰計劃報參謀部即可。」

從劉勝他們打下喀爾喀至今已經一年半了,原計劃的南下入疆方案直到今天才初見眉目,期間最大的兩個困難就是兵員和道路。

兵員的問題主要是通過對「蘇魯克制度」的改造來實現的。經過劉錚、劉勝、範統三人和大批武裝工作隊一年多來持之不懈的努力,再加上由北海商社牽頭的流動貨棧,讓牧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漠北地區畜牧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於是當開春北海軍開始大規模徵兵的時候,最先從北海鎮政策收益的賽音諾顏部、額魯特旗、明阿特旗、杜爾伯特左右翼的青壯便踴躍報名,兄弟幾人甚至父子、叔侄一起參軍的情況都有。

當然了,考慮到民族傳統,新兵基本上都是騎兵部隊,他們從小和馬打交道,馬術很好,經過三四個月的短期軍事訓練就能很好地掌握馬上射擊、拼殺、衝鋒等動作。這可把騎兵團長薩木素給樂壞了,如今他已經成了北海軍的第一個旅長,手下率領的騎兵規模達到了六千人。

新兵訓練最大的關隘就是語言關,北海軍在掌握普通話這一點上從不妥協,無論是部隊條例還是各種口令,必須達到能用普通話流利表述才算過關。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打破語言隔膜,等這些人退伍後,他們就是在喀爾喀傳播北海鎮政令的主要力量。

在趙新看來,讓各民族在語言上交流無障礙,才是建設統一國家的文化基礎。由此也才能避免因語言不通造成的官民隔閡、族群分離以及國家觀念淡薄。

再有就是道路的問題。雖然滿清在喀爾喀建立了六條臺站線,可道路情況根本不適合北海鎮的管理方式。比如從庫倫到烏里雅蘇臺全長3475裡,就算騎兵不顧馬力全速奔襲也得四十多天才能跑一個單程。是以北海軍目前在庫倫、賽爾烏蘇臺、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都安排了至少一個團的兵力,以便周邊有事隨時策應。

滿清自從牢牢掌控新疆地區後,科布多南線臺站的道路養護也日漸荒廢,逼得範統不得不派出部隊對其進行修繕,尤其是阿爾泰山和南面的拜山,某些山口關隘還得使用大量炸藥加以拓寬。裝甲車倒是好說,關鍵是後勤部隊的四輪大馬車得通行順暢。

劉錚那邊也是如此,庫倫北線還沒事,南線的那些山口在之前的作戰裡可是要了命。走人走馬走駱駝都好說,走大車是肯定沒戲。

基本上在北海軍拿下迪化州和伊犁之前,趙新這個運輸大隊長的角色還得繼續扮演下去。

接下就是鄧飛那邊,他的電報相對簡單一些。除了提及南下部隊目前的進展,再有就是請求解決盤踞在李朝北方六鎮的清軍。趙新直接在報文上批了個「同意」,多餘的話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