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七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狼兵來





“鄉里?”





“咯咯咯~~”





問話的班長看到這兩人光抖索嘴唇不開口,於是再次提醒了一句:“鄉里,唔在這裡打漁,一會後面還有咁多船來,去靠岸的地方啦。我們走!”





話音剛落,衝鋒舟的馬達再次發出轟鳴,隨後便劈波斬浪的向北急速而去,直到變成了一個芝麻大的黑點,臉色煞白的周阿大父子這才長出一口氣。





“豆,佢是人還是鬼?”





“叼你個衰兒!人鬼都分不出。佢是南面北海賊啦!趕緊閃!”





偵察隊的這幾條衝鋒舟出現在北流江上,令沿途的村寨壯勇和把手汛塘的清軍無不驚慌失措。關鍵是這玩意誰都沒見過,光是馬達轟鳴的聲音就跟打雷似的,再加上最高時速60公里的船速,實在駭人聽聞。





這幾條船到了容縣附近的江面後,有兩條專門負責攔截北去的船,其他幾條就在城外的江面上來回兜圈子,令聞訊來到城牆上的縣令摸不著頭腦,心說這是在幹嘛?





“太爺,要不要來一炮?”一名鋪兵向縣令請求著,臉上充滿了不知死活躍躍欲試的神情。





在他身後不遠的垛口處,架著一門兩尺多長的鐵炮,外表鏽跡斑斑,炮身上有數道鐵箍用以加固。這特麼就是一門明代的虎蹲炮,之前一直都當信炮用。這玩意要能打中一里之外的衝鋒舟,祖墳冒青煙都不行,得呼呼著大火!





“把你手裡那玩意放下!捏瘋球了哇!”王縣令一合手裡的扇子,鐵青著臉,氣的連家鄉話都噴出來了。





這位縣令名叫王廷舉,字獻臣,出自山西榆次聶店王家,是有名的大財主。王家在明末清初時以經管土地和高利貸起家,如今開設的當鋪遍及江南、關外、河南、山東、直隸等地,超過兩百家,資產過千萬。





王廷舉在家排行老二,唸了十幾年書,連個秀才也考不上。可這位死活要過一把做官的癮,於是只能花錢納捐,最後走了和府管家劉全的門路,花了五萬兩白銀來容縣當了縣令。





別嫌貴,這可是到任即補的實缺,無數人搶破頭。容縣別看地方小又窮,縣令也是從七品官,問題是正牌子進士分發出去也就這職位,還不一定有實缺。





“都他媽鬼擱倒的玩意兒!不是說普天同慶吃月餅看大戲嗎?居然搞這套矇蔽本縣!”





一旁的典史是梧州人,對王縣令的山西土話聽不大懂,眨巴眨巴眼,問道:“大人,咱們該如何應對?總不能看著北海賊攻城吧。”





“不然,這幾條船在江面上光轉悠不靠岸,要打早打了。”王廷舉打開扇子,用力的給自己扇了幾下,嘆口氣道:“鬱林府上千兵馬都擋不住,咱容縣就這百十號青壯管球用!”





“那就這麼看著?到時候胡知府會不會怪罪?”





“怪罪?胡大人那裡能不能熬過這一劫還不知道呢。”





別人不知道北海軍的厲害,出身晉商的王廷舉可是太清楚了。他此時已經打定主意,北海軍只要攻城,立碼舉白旗投降,分分鐘都不帶猶豫的。反正這官是花錢捐來的,朝廷於他也沒多大恩,他可不想跟北流縣那個二愣子進士一般,搞的闔家上吊,何苦來哉。





城牆上的容縣百姓不知道的是,正是縣太爺的命令把他們救了。半個時辰後,當城牆上的眾人看到上百條竹筏組成的船隊蜿蜒而來,密密麻麻遮蔽了江面,全嚇得臉色煞白,心說好險啊,得虧太爺沒讓開炮。





在出發前何喜文對魏超說過,容縣守軍如果不進攻不阻攔,就不用理會,為了一個小縣城耽誤時間不值得。





容縣的軍民們就這樣趴在城頭,有驚無險的看著會安營的船隊通過了縣城。至於王廷舉王縣令嘛,當他確信江面上的北海軍船隊沒有攻城的意思,便匆匆回了縣衙,叫來從山西家裡帶來的貼身家僕仔細囑咐了一番,取出早已寫好的降書,讓對方夜裡從南門縋繩出城,去北流縣城聯絡投降事宜。





他已經看出來了,就衝剛才江上的那副架勢,別說藤縣了,梧州怕是也夠嗆。這大清的官以後怕是做不成了,還是早做打算為妙。





投降北海鎮不丟人,如今晉商跟北海鎮私下做生意的有好幾家,什麼茶葉、皮毛、人參、火柴、馬燈、羊毛製品、黃豆等等,無不做的風生水起。像榆次車輞的常家、北洸的曹家、祁縣的喬家、以及太谷的武家,這其中尤其以常家和武家做的最大,幾乎壟斷了長白山人參在北方的市場。





一天後,會安營的船隊經過了北流江和皇華河的交匯處,從這裡一直到藤縣的六十里水道被稱為“劍江”。這一帶東有天堂嶺和靈山,西臨都榜嶺和羅慢嶺,山高林茂,水道被夾在群山中間。從岸邊到半山腰都是霧氣瀰漫,水面上飛著密密麻麻的蚊蟲,煩不勝煩。太陽在空中毫不留情的暴曬,讓竹筏上的士兵汗流浹背。





明代藤縣的府志上把秋天叫“蒸秋”,意思是說悶熱的暑季結束後到了秋天,天氣反而更熱,要過了重陽才會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