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七百五十章 神權大不過國法

 “俘”這個字在《說文解字》上的解釋為,軍所獲也。 

 自古至今,殺俘的背後無外乎三種目的,情感宣洩、消滅敵方力量、予以震懾。殺俘是未開化的暴虐行徑已經無需辯駁,但是在這些目的的背後,往往存在著深層動因。 

 比如缺糧。原始社會就經常這麼幹,古代社會更是不勝枚舉,甚至到了近代的二次大戰,日本鬼子依然在幹。中國人、朝鮮人、美國人、英國人、澳大利亞人、印度人,甚至還有自己人,就沒他們不吃的。 

 再比如難以控制。“長平之戰”白起因顧忌“趙卒反覆”,坑殺了二十多萬;項羽在鉅鹿之戰以少勝多後,擔心秦吏卒人多心不服,於是坑殺二十餘萬降兵於新安城南。 

 趙新之後又和劉勝你來我往的發了幾封電報,由此他才瞭解到事情的原委。 

 下最終決定的是劉勝、範統、江藩三個人,監督執行的是騎兵旅長薩木素以及情報局派駐西線部隊的負責人,具體動手的是兩千多名轉化的八旗兵和清軍俘虜。處理人數,4416名。 

 當初西線部隊攻打新疆東路的時候,像古城、巴里坤的八旗兵除了少數逃跑者,其他大部分都很乾脆的繳械投降。沒轍,面對北海軍的槍林彈雨,很少有不怕的。古城方面投降的驍騎步軍是1600人,巴里坤方面投降的養育兵騎步軍是1300人。 

 所謂的“養育兵”其實就是八旗中無法補缺的餘丁。滿清統一全國後,八旗兵額有定額,而人口繁衍日增。為了解決旗人的生計問題,於是從順治十七年起,從滿、蒙、漢各旗挑選餘丁4800人,訓練技藝,稱之為養育兵。待遇上比正規兵少,每月餉銀一兩五錢,滿蒙士兵發米,漢軍無米。 

 別看錢給的少,就這好多人還輪不上呢!因為各佐領的缺額是固定的。 

 北海鎮軍興前,滿清治下的養育兵人數不過兩萬六千多人。等明亮在寧古塔之戰失利,北海軍再次俘虜了大批八旗兵並不予放還後,清廷不得不取消額度限制,使得養育兵的人數足足翻了一倍。 

 新疆的這批八旗兵跟綠營兵不同。後者是專門屯田的,打仗都是廢柴;前者就不一樣了,他們是清廷放在新疆的一支有生力量。 

 於是乎,這批弓馬嫻熟的八旗俘虜經過一個漫長冬天的轉化教育和訓練,絕大部分都成為了西線部隊的騎兵,再加上少部分漢民和維吾爾人新兵的加入,使得騎兵和騎馬步兵的人數迅速膨脹。 

 有了充裕的機動兵力,劉勝便將目光轉向了天山南路,並制定了南北並進的作戰計劃,薩木素率領兩個團的騎兵和一個團的騎步兵負責南線作戰。捎帶說一句,王榮如今已經成了營長,而鐵木爾也被提拔當上了副連長。 

 兩千多名轉正八旗驍騎兵的加入,使得薩木素的進軍十分順利,沿途各地的清軍都是在他們的說服下投降,甚至成了帶路黨。要不是在吐魯番耽誤了太多時間處理民政上的問題,薩木素覺得自己能一猛子打到葉爾羌去。 

 然而順利只是暫時的。當部隊抵達輪臺,從西邊傳過來的糟糕消息是一個接一個。 

 首先是浩罕國這次入侵南疆的總兵力高達上萬,並且是由浩罕汗納爾布塔親自率領,目前已經佔領了喀什噶爾、英吉沙爾、烏什和阿克蘇,駐守南疆的清軍退守葉爾羌。 

 其次是納爾布汗塔扶植波羅尼都的兒子--也就是逃亡安集延的薩木薩克,打著復仇的名號公開回疆,在浩罕汗納爾布塔的支持下,於喀什噶爾建立了“巴圖爾汗國”,這原本是當年大小和卓的旗號,也使得蟄伏的和卓殘黨都冒了出來。此外還有更多雖然已經效忠清廷、但因為宗教因素和其他與和卓集團的傳統關係而對其抱有同情的回疆權貴,也加入麾下。 

 再有就是霍集斯家的兩個兒子回到了和田和葉爾羌,他們在兩地滿清辦事大臣的支持下,大肆招攬被白山派迫害的黑山派信徒,組織起了一支七千人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