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七百九十五章 更將心計託何人



            儘管北海鎮方面迅速的做了各種安排,可不管是安平港還是那霸港,離江寧都隔著上千裡;無論是人員還是艦隊,最快也要兩三天才能部署到位。而就在這幾天裡,定親王綿恩也沒閒著。

話說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努爾哈赤的兒子,禮親王代善的六世孫昭槤曾寫過一本書,叫《嘯亭雜錄》,記載了大量清朝典故、滿族習俗和宗室官員的遺聞軼事。在書中的第五卷裡,他曾專門記述了綿恩,說此人長的帥,身高臂長,善騎射,而且進退有度,有禮有節。

然而他在後面話鋒一轉,又說綿恩屬於驢糞球表面光,外美而內昏,對政務上的事完全不熟悉,手下稟報事務的時候不能剖析是非曲直,只會當個點頭蟲。

作為和綿恩同時代的人,昭槤的這兩段話說的簡直就不是同一個人,非常擰巴。

要知道綿恩是乾隆最疼愛的孫子,自幼聰敏恭謹,否則也不會讓他統領禁軍,出任宗人府宗正,乃至掌管武英殿御書處。在諸多綿字輩皇孫中,他還是第一個晉封親王的。

曾經有朝鮮使臣在朝覲回國後向英祖大王稟報,認為下一代皇帝繼承人必將在永琰和綿恩之間產生,而且綿恩的可能性更大。

敢問這樣的人會是個不通政務的?

說穿了,綿恩其實是在裝傻自保。別看嘉慶被稱為“仁宗”,可在皇權鬥爭這種事上,誰要是仁誰就是二百五。

在本時空,面對北海鎮四面包圍,步步緊逼,清廷大廈將傾的局面,身為宗室中的實權派,綿恩再想藏拙已不可能。也正是因為如此,嘉慶才會以收拾袁枚為藉口,派這位大侄子南下辦差,藉機調整京營中的人事安排。

相比永璇那個瘸腿王爺,手握兵權的綿恩威脅更大。嘉慶清楚自己幾斤幾兩,他唯一佔優的就是個名分。然而名分這種東西在不影響社稷存亡的時候毫無問題,可一旦到了國破家亡之際,拳頭大才是道理。

誰敢保證朝廷西狩後,大侄子會不會被人來個黃袍加身?

總之綿恩這次要是差事沒辦好,被北海鎮收拾個灰頭土臉,回去後在宗室中自然就沒了威信。即便他僥倖能把差事辦妥,朝中的漢臣也會對他有意見。

其實綿恩已經猜到了嘉慶的用意,京城那邊每隔三天都會有人南下向他傳遞密報。他帶著人剛過了涿州,嘉慶就去了趟圓明園,分別召見了護軍營、前鋒營、驍騎營、內外火器營、圓明園護軍營、以及健銳營的內外營翼長。他當時就明白自己這是被算計了。

可沒轍啊,這屬於陽謀。換成他是皇帝,也得這麼幹。

於是他在南下這一路上左思右想,最後決定只拿袁枚開刀,放過趙翼。究其緣由,還是袁枚在士林中的名聲譭譽參半,很多理學派的漢人官員早就想收拾他了。而不動身在揚州的趙翼,主要是考慮到對方為官多年,而且曾在軍機處任職,在官場上的故交太多,動他在漢臣中的影響太壞。

所以說啊,在滿清嚴格的皇室教育下出來的皇子皇孫,除了性格問題,在政治鬥爭上就沒有廢柴;耍心眼搞手腕,一個比一個雞賊。

想想吧,一個孩子從六歲起,每天從凌晨三點就開始上課,要學到下午一點,然後還要練習騎射到晚上七點。而且每天讀書期間除了早飯午飯,只能休息一兩次,每次不超過十五分鐘。這樣的生活要持續十年!

趙翼就曾在自己的筆記裡有過感慨。他說像我們這種專門靠讀書謀衣食的窮措大,都無法做到三點起床,而在尚書房讀書的皇子皇孫們竟然天天如此!這幫孩子每天除了要學習四書五經,要學作詩,要跟滿洲師傅學滿語、學騎射,一直要到天黑才能休息。這樣教育出來的人,學問如何不深?武藝怎能不嫻熟?很多皇子皇孫都精於詩文書畫,而且對歷朝歷代的成敗教訓都是門兒清。

作為當年北海軍炮擊大沽口炮臺的親歷者,綿恩深知北海鎮的手段,往往都是出其不意,行動迅速,使得朝廷經常是一步慢,步步慢。於是他在見過江寧將軍慶霖後的第二天,便開始頻繁密會江南各地清軍將領,緊鑼密鼓的做著準備。

1794年11月18日上午,綿恩從燕子磯登船過江,在瓜州渡的一條船上,與輕裝簡從趕來拜見的京口副都統成策秘晤。

之前說過,京口的駐防八旗都是從江寧八旗分出來的蒙古人,他們相對沾染的惡習較少,本分老實,戰鬥力也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