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動代號

    “阿嚏!阿嚏……”正在給孩子們上課的趙新,突然覺得鼻子發癢,連著打了好幾個噴嚏。“這是誰在唸叨我?”他一邊掏出手帕擦著鼻子,一邊斜眼往隔壁的教室看了過去。

    沈璇穿著一身清代男性棉袍,戴著個小瓜皮帽,正拿著碳水筆在一塊白板上寫著字。趙新的位置和沈璇相距也就二十幾米,從側面看去,穿著棉袍的沈璇除了臉龐明豔動人,身材曲線竟是什麼都看不出來。

    “沒意思!”趙新心中暗道。

    正在寫字的沈璇心有所感的扭頭看去,卻見趙新正在低頭用手帕擦著鼻子。她似乎是想到了什麼,隨即臉就是一紅。

    “老師,您怎麼了?”一個孩子弱弱的舉手問道。

    “沒,沒事。來,這個字念……”沈璇拋開胡思亂想,拿起桌子上的教鞭,指著一個簡化字和旁邊的拼音,開始講解。

    說起來,沈璇一開始上課時,看到趙新給她的教材上那些被刪減的不成樣子的“簡化字”時,氣就不打一處來。這還能叫字嗎?

    可當趙新隨後又拿出一套漢語拼音方案時,沈璇從一開始的迷糊,到最後變得對趙新極為佩服,甚至有了一些崇拜的情緒。

    在後世的歷史上,掃盲運動最高潮、效果最顯著的五十年代末,最大功臣其實是“推廣漢語拼音”,而不是後人普遍認為的“漢字簡化”。

    以五十年代的山西萬榮縣為例,和全國很多地方一樣,一直在做掃盲工作。但是經過幾年努力,收效甚微。由於農民們只能利用農閒時進行掃盲,識字的回生率很高。當採用了漢語拼音方案公後,萬榮縣找到了掃盲的好方法。據當時報告記載,一般農民15到20個小時就能掌握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識字,100個小時就能識字1500個。進入六十年代,全國掃盲運動即將告一段落,文盲率已從1949年的80以上,一下子降低到33左右。

    至於為什麼一定要教孩子們簡化字,趙新的解釋是好記好寫。其實他真正的想法是,繁體字寫起來實在太累了!比如一個“豐”字,繁體寫下來要十八畫,簡體字只有四畫。就算趙新會寫,可當初他一帶就是十六個班,寫一天下來手腕都抬不起來了。

    最初那八百多個孩子,經過趙新、劉錚和張波三人的不懈努力,基本上一半都掌握了五百個簡化字的聽說讀寫;趙新又對這些孩子進行單獨分班,已經開始給他們講授基礎數理化的課程了。他準備在這些孩子掌握兩千五百個漢字後,開始初中課程的培訓。

    該找老師了。

    趙新的數學還可以,這源於他上大學時學的經濟學;可是物理和化學就不是他的強項了。趙新最牛臭的一次,高中化學只考了26分,物理43分。一氣之下,他就轉文科班去了。

    他決定返回現代一次,讓表弟幫忙辦這件事。還是用老辦法,網上招聘。一千多個孩子,怎麼著也得找綁五十個老師過來,哪怕是剛畢業的師範生都行。

    “老師,您不舒服嗎?”八歲的徐壽南看到趙新直打噴嚏,不由舉手問道。

    “老師,我去找阿妙給你打一針就好了。”萬造的兒子萬海洋不等趙新說話,急忙起身就要往外跑。

    “你給我回來坐下!”萬造這個兒子一天到晚閒不住,帶著一群流民的孩子不是爬樹就是上房。

    二十分鐘後,中午下課的鐘聲終於響起。孩子們起立行禮,然後在趙新和沈璇等人先後的“下課”命令後,一鬨而散。

    “小沈老師,一起吃午飯嗎?”趙新笑眯眯的走近,開口問道。

    “不,不了。下午荻姨娘要去診所,我要趕緊回去。”沈璇一低頭,紅著臉快步走遠了。

    上了半天的課,下課逗逗小姑娘,生活不要太美好

    匆匆吃過午飯,趙新便去了河對岸找趙亮。

    趙亮這些天在試著製作硝石,已經失敗了好幾次了。他還沒顧得上吃午飯,正帶著一個年輕人忙碌著。

    年輕人叫張方,十九歲,江蘇海州人,曾經是清軍俘虜中的一員。被流放到寧古塔以前,家裡曾開過一個煙火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