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一百五十八章 瘦馬計劃(三)

    眾人吃過午飯,便商量下午上街轉轉。

    在清代,婦女的地位決定了她們不可能一個人上街閒逛,所以劉大主任白天便出不去了,只能呆在院子裡。好在這座宅院足夠大,而且還有兩個花園,倒還不算憋悶。劉勝因為體型的緣故,決定守在家裡陪她。

    晚上既然要登畫舫,而且從後天開始就準備去看瘦馬,所以大家的衣著就不能再是一副看家護院的短打。於是趙新和王遠方、吳思宇、丁國峰三人,帶著魯壽山和貴生,一起出門買衣服。

    五人出門向東,走到天寧寺,過橋後便到了買賣街。這裡路邊都是商家,有的是店鋪,有的就是直接搭成的蓆棚或地攤兒。有荷包棚、帽子棚、鞋棚、布店、衣店、酒樓、麵館等等。

    隨行的貴生介紹說,買賣街上的店鋪都是仿照京師前門外的店鋪樣式所立。不過要說鞋帽貨色最齊全的地方,還是小東門外的“多子街”和北邊的綵衣街。買布料做衣服要去多子街,買成衣或是找裁縫要去綵衣街。

    “哦?多子街,這有什麼講頭?”王遠方隨口問道。

    貴生撓撓後腦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吳思宇解釋道:“聽家裡人講,以前叫‘緞子街’。‘緞子’的諧音不是‘斷子絕孫’麼,後來就改成‘多子街’了。”

    貴生聽了,奇怪的看著吳思宇。他不明白為什麼這個外鄉來的老爺居然知道揚州的掌故。趙新一看貴生盯著吳思宇看,心說要壞;眼珠一轉,笑眯眯的向貴生問道:“貴生,這城裡古董店多嗎?”

    貴生想了想道:“老爺您說的是古玩鋪子吧?這買賣街上就有賣古玩的攤子,小攤和掛貨攤都有,也有兩家古玩店。不過東關街那邊老鋪子多,斷不會有假貨,只是價格要比這裡貴不老少。”

    趙新打算買完衣服去看看,十八世紀的古董店裡即便有假貨,那也是乾隆時期的假貨啊!

    幾人四下轉了轉,發現這裡以大棚地攤兒居多,於是便打算去綵衣街看看。好在綵衣街離天寧寺不遠,往南走了不到一里地就到了。

    一路上貴生的小嘴說個不停,仔細給趙新等人講了下揚州各處的商業街。像綵衣街是賣衣服的,還有皮市街、漆貨巷、石灰巷、燈草行、蒸籠巷、雀籠巷、雞鴨巷、缸巷、鐵鎖巷、香瓜巷、餃肉巷、燈籠巷、風箱巷。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螺甸巷、鐵貨巷、漆貨巷、打銅巷、麻油巷、皮坊街、糖坊巷、炭箕作、牛奶坊巷等。都是按照不同的集市和商業作坊分別取名。

    趙新見貴生講話條理清晰,就問道:“貴生,你讀過書嗎?”

    “讀過三年。”

    “呦,你爹還挺有眼光的,捨得花錢送你去讀書。怎麼不考個功名啊?”

    “小人不是那塊料,而且這上私塾的錢也不是我爹掏的,是我家老爺出的。老爺說,過了年讓我去鋪子裡幫忙,學點本事。”

    談話間,幾人便到了綵衣街,趙新等人一看,果然熱鬧非凡。不到三百米長的巷子內,幾乎全是賣衣服的鋪子,一間挨著一間。清廷在這裡設有製衣局,主要是向宮裡進貢衣料和成衣,是官辦的高級成衣鋪。

    趙新幾人打算進製衣局的門市裡看看,誰知道門口的夥計一看王遠方和吳思宇一身短打的下人裝扮,立刻就上前攔住,一臉傲慢的說下人不能進去。趙新無奈,只得自己進裡面看了看。他發現裡面賣的一件馬褂居然要價二兩白銀,至於長袍更是要價高達三、四兩一件。

    “坑爹啊!”趙新心中大罵,扭身就走了。

    幾人轉了半天,最後在一家看上去非常典雅的裁縫店內買到了需要的長衫、褲子和馬褂。接著又買了帽子、腰帶、緞面布鞋、荷包和襪子。為了出門方便,趙新給劉思婷也買了一身男裝。反正假辮子還有富裕,女人喬裝出門嘛,意思到了就行了。

    (後世舊上海有成衣鋪兩千多家,成衣匠四萬餘人,約二十萬人賴此維生,差不多佔了當時上海人口的十分之一。那些被稱為上海“本幫”的裁縫工匠裡,其實上海本地人很少,大都是早期移民上海的揚州人。因此有人認為,所謂上海“本幫”裁縫,就是“揚幫”裁縫。)

    趙新不想讓人知道自己這些人的住處,於是就婉拒了店夥計幫著送貨上門的服務,讓魯壽山和王遠方提著兩大包衣物回去了。

    買了衣服,貴生提醒趙新是不是要買幾塊玉佩,這樣裝扮起來會顯得文雅一些。於是他和吳思宇在貴生的帶領下,又原路返回,去了天寧寺東邊的十三房商業區。

    等找了家玉器店挑選玉佩的時候,趙新和吳思宇兩個棒槌才明白佩玉每人要買兩塊。話說古代男子的佩玉是分為左右兩組的,講究的是“佩玉必雙”。除了買玉佩,趙新還給劉大主任買了一個白玉鐲子,算是彌補不能上街購物的遺憾。

    幸虧吳思宇多帶了幾塊碎銀子,要不然趙新身上帶的錢還真不夠。結賬的時候,趙新差點兒說說禿嚕嘴,給個二維碼吧,現金不夠了!

    玉器店裡最吸引趙新眼球的是一尊羊脂玉雕的觀音和一個玉扳指,不過店主要價七百三十兩。趙新實在不敢拿北海鎮的千足銀條出來,只好等晚上跟沈敬丹說一聲換點兒銀子,明天再過來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