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一百六十七章 漁獲季節

    當天晚上,北海鎮開始下起了小雨。一場秋雨一場寒,農曆九月份的雨越下越冷。

    不過這一夜,北海鎮的大部分人幾乎都是徹夜難眠。清晨起床的時候雖然打著哈欠,但紅腫的雙眼裡那興奮卻是藏也藏不住的。

    鮭魚洄游的季節開始了。

    昨天下午的時候,陳青松接到報告,說西拉河裡突然出現了好多的魚,這些魚都是從入海口的方向過來的。於是他便在晚飯前叫來了五個居民區的正副區長,發佈了緊急通知,讓明天所有能動的人全去捕撈鮭魚。

    十個正副區長領命後,過了兩個小時,這一通知就傳達到了所有家庭。

    北海鎮對流民的戶籍管理暫時借鑑了清代的保甲制度,每十戶編為一組,設一組長;每十組為一里,設有正副里長兩人;每十里為一區,設正副區長兩人。按照平均每家四到五口人的實際情況,基本上一個區下面的人口數量在四千到五千人左右;整個北海鎮目前只有五個區。趙新並不需要這些區長、里長和組長幫自己徵糧、徵兵,所以這些人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上情下達。

    匆匆吃過早飯後,除了上課的孩子、必要的留守人員和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們,北海鎮的近萬名男女在鎮子的東西兩側匯聚成了兩條龐大的人流,一向東,一向西,分赴西拉河與富爾佳哈河。他們手裡拿著各種工具,身上還揹著用灌木枝編成的大筐,興高采烈的跟著各自的組長出發了。

    從天空上看下去,北海鎮目前的市鎮佈局就像是一個大翅膀,以鎮中心的“廣場”為中心,向東西兩側延伸。

    翅膀中心的這個廣場,目前就是一塊邊長200米的正方形大草地。至於為什麼需要一個大廣場,陳青松也暫時沒想好,反正依照現代人的思維慣性必須要有一個。原本要立旗杆的地方由於趙新還沒想好掛什麼旗子,所以就一直空著。

    依趙新的想法,掛什麼旗子啊,先架個大天線塔最好。不過他的這個提議被眾人集體鄙視後,也就放棄了。

    廣場的周邊分佈著北海鎮目前的各類公共設施。西邊是洪濤主持的“醫院”,目前的規模還只能算個社區醫院;南邊是趙新和陳青松的辦公室;東邊是鄧飛的“海軍”辦公室,安保部在旁邊還設了個“陸軍”辦公室。不過劉勝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西拉河東岸的軍營裡辦公,平時很少來這裡。陸軍辦公室順著大路往東五十米,就是片山勘兵衛負責的那個派出所。學校在廣場北邊五百米遠的位置。大食堂就設在學校的南側,這樣孩子們中午吃飯就十分方便。

    倉庫的位置被趙新安排在了西拉河東岸的山腳下,他準備在那裡再建一片儲備糧倉。這裡離軍營非常近,一旦有個意外,部隊也能及時趕到。

    流民們的居住區則分佈在橫穿廣場北部的那條大路的南北兩側,排列的整整齊齊。按照分組的社區規劃,每十戶居民住宅附近都修建了一個公共廁所,一個小型澡堂,一個打水點。趙新準備在明年河南流民到達之後,將所有人打散混雜居住,以避免出現清國人和島國人的對立情況。

    在流民們初到北海鎮的日子裡,趙新他們已經對每個家庭進行了信息核查和登記。雖然一開始的統計工作十分的龐雜和繁瑣,但之後只需要在電腦上進行簡單的統計篩選,就能得到想要的信息。

    也許是因為北海鎮的成立時間只有半年,流民們又沒有太多私有財產,居民區裡現在連個酒館和雜貨鋪都沒有,所以犯罪率並不高。最多也就是拌個嘴、打個架。片山勘兵衛眼下管著一百個治安警,日常的治安管理倒也能應付的過去。目前北海鎮內所有的犯罪處罰,都要有陳青松和趙新簽字才能進行。到現在為止,最重的處罰就是因為把人打傷而關進小黑屋,外帶兩天不給飯吃。

    工坊那邊已經在秘密鑄造第一批金銀幣。陳青松考慮在貨幣體系建立後,就在居民區中開設雜貨店、飯館和糧店。

    等到參加捕魚的人們出發後,偌大的北海鎮內突然就變得十分安靜。只有少數的幾個治安警在街上來回巡邏。

    早上九點,負責西拉河捕撈的隊伍到達了指定的區域。這裡的水流平緩,河道狹窄,正是捕撈鮭魚的好地方。

    每年的這個時候,在外東北廣大的地域上連接著大海的各個水系中,數以億計生活在太平洋裡的鮭魚開始逆流而上,準備回到黑龍江上游的出生地進行產卵繁殖。

    而居住在此地的赫哲費亞喀人會在鮭魚群到來的時候,高聲歡呼“達依馬哈”,意思是定時往來的魚到了。這也是“大馬哈魚”名字的由來。

    清澈寒冷的西拉河水中,密密麻麻的紅色鮭魚正在向著北方奮力前行。而那些擱淺在河岸沙灘上的鮭魚,魚嘴在無望的一張一合,靜靜等待死亡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