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一百七十六章 羅教大亂鬥(一)

    所謂羅教,就是後世上海灘青幫的前身。確切的說,是從杭州羅教分幫所演化出來的。

    後世青幫所謂的“前二十四字輩”,原本就是羅教的二十四個輩字,即“清淨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來自性,元明興禮,大通悟學”。

    不過羅教和青幫雖有傳承關係,但早期的羅教還只是一個鬆散的宗教組織。乾隆三十三年羅教遭到清廷嚴厲打壓後,內部開始產生了秘密會社性質的幫會體系。

    老官也稱老管,是由幫中公認資格最老、輩份最高、最具有權威的人擔任。老官成為幫派權力的象徵,由老官組織的幫內大頭目集團便成為幫內的權力機構香堂。

    香堂制定了幫規、入幫儀式,建立了幫內的聯絡信號,遇事則以“紅箸”、“溜子”為號,將大隊人馬迅速召集。如果有水手無端滋事,則送老官處懲治。輕則責罰,重則立即沉入河中,也就是所謂的“浸豬籠”。

    王長生為什麼要搭上羅教這條線?在他之前向趙新和魯壽山的彙報裡說的很清楚。那就是所謂的羅教漕幫中人,其實是大清國最大的私鹽販子集團。

    話說漕丁的工作極為繁重和危險,每次漕運的持續時間都在半年以上,然而所得報酬極低;他們的收入僅能維持本人生活而已。為了彌補薪酬不足,槽丁們就利用工作之便,從事一些販運私貨的活動。他們利用漕船免檢的條件,或在漕船中夾帶自己的貨物、或是替商人運送貨物。

    滿清效法明制,對於漕丁的販私活動,同樣是釆取默認態度;但是對販運私貨的數額又做出了一定限制。這樣既可以鼓勵漕丁努力工作,又可以通過此種方法長期推行低工資制,減少了朝廷支出。於是漕丁的販私活動愈演愈烈。

    而漕運販賣的私貨,一般都是官府規定的貨物種類,多屬於生活日用品以及運河沿岸各地的土特產。但漕丁為了獲取暴利也攜帶一些違禁品,比如食鹽。運銷食鹽利潤豐厚,可獲利幾倍乃至幾十倍的利潤。因此,漕丁們就算冒著殺頭的危險,也要在漕船中夾帶私鹽。清代漕丁從事販賣私鹽現象十分普遍,甚至與各地鹽梟集團頗有來往,形成了大運河上龐大的私鹽販運網。

    王長生捻了三炷香,恭恭敬敬的祭拜了羅祖像。然後才跟著劉老官到了上層船艙中落座。兩人閒聊了一會兒,劉老官也問了問王長生在海上跑船的事。

    兩人正說著話,便聽艙外有人說道:“魏三哥回來了。”

    只聽另一個男子道:“師父可在?”這人說話嗓音沙啞,像是感冒傷風了一般。

    劉老官道:“是魏三嗎?”

    話音剛落,艙門便被人推開了,一個一身短打的精瘦漢子走了進來。王長生抬眼一看,此人大約四十來歲,一身烏黑的棉布短袍,紮腳褲,腳蹬一雙矮腰布靴。

    那人一進屋便看到了王長生,連忙對劉老官拱手行禮道:“師父有客人啊。”

    劉老官笑著一指王長生對那人道:“這不是外人。他叫王長生,是你故去的朱師伯的徒弟。”說完又對王長生道:“這是我的大徒弟魏三。”

    王長生連忙起身和魏三見禮,叫了一聲“師兄”。

    魏三笑道:“這就是一家人了,長生你叫我三哥就行。平日裡總聽師父提起師伯,可惜總沒機會拜見。如今能看到師伯的傳人,咱哥倆可得好好聊聊。”

    王長生道:“小弟頭一次拜見劉師叔。如今師父不在了,師叔就如我師父,三哥就自家兄長一般。小弟今天做東,略表晚輩心意。”

    劉老官道:“人老了,何況我已茹素唸佛多年。你們師兄弟倆去吧。”

    王長生正要再勸,卻注意到那魏三像是有話要和劉老官說,於是便應了,說自己先到岸上等待。過了差不多一頓飯的功夫,魏三從船艙出來了。王長生見他臉色有些難看,一時間也不好去問。

    王長生原本要請魏三去城裡吃飯,可魏三卻說就近找一家就行。於是兩人就在陸家浜橋附近找了一家酒樓。王長生要了個單間,又跟跑堂的夥計點了一些水陸河鮮,要了兩壺上好的黃酒。因為魏三是師兄,便坐了首席。

    一番酬勸,三巡酒過。魏三放下酒杯,不由輕嘆了一聲。

    王長生一見,連忙問道:“三哥,可是有什麼煩心事?不妨說來聽聽,小弟或許能幫上忙?”

    魏三道:“一切都好,一切都好。”

    王長生又道:“三哥,既然你我是一家人,那就無話不可談。如果你那裡有什麼難處,何妨實說,一起商量。你的難處就是我的難處,做人不好只顧自己,不顧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