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一百八十一章 奪堡(一)

    乾隆五十年的春天比往年都要寒冷,已經過了三月,可漫天的大雪依舊飄個不停。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依然在把控著關外大地,試圖在阻止春風從山海關內吹來。

    三月十五日,一條長長的運輸隊自南向北,行走在開原到吉林烏拉城的驛道上。原本被冰雪凍住的路面,經過持續不斷的車輪碾壓而變得泥濘不堪。

    一輛輛人推馬拉的雙輪大車上,裝載著銀子、糧食、豆餅、布匹、鐵料、銅料、鐵釘、火藥等各類軍需物資。隊伍中間負責押運的武將因為時間延誤,而變的越發焦灼。

    “已經晚了兩天了,再不加快,阿中堂和福大帥是真會殺人的!”

    說話的這名武將,身穿一身赤金鎖子甲,外罩一件厚重的玄色披風,頭戴三品頂戴;身邊跟著一個長著絡腮鬍子的侍從。連日的趕路和著急上火,讓這名武將雙目凹陷,兩眼通紅。原本油亮的小辮子,也變得又幹又澀。更新最快 電腦端:/

    “大人,您上帳篷裡喝口茶吧。這鬼天氣太冷了。”侍從俯身撣了撣武將披風上的泥點子,然後起身勸道。

    “哪還有心情喝茶啊!福大帥坐鎮吉林,一日一報,一日一催,就等著咱們到了好開爐鑄炮呢!”武官說完,轉頭看見一輛拉著銅料的馬車陷進了爛泥裡,幾個民夫正在用力的往前推著,兩匹馬在車伕的吆喝下不停的嘶鳴。

    他這一慢不要緊,後面所有的馬車都要停下來等著。那武將一看,將披風解開,隨手仍在地上,大步就走了過去。

    “聽我口令,一起用力!一、二、三!”那侍從一看,也顧不上披風了,趕緊跑到武將身後幫忙,眾人一起發力,這才將馬車駛出了爛泥坑。

    “趕緊找石頭把這裡填上!否則還得陷進去!”武將擦了擦眼角的泥水,對手下吩咐道。

    這時,從南面的驛道上傳來一陣馬蹄聲,馬蹄帶起的泥水濺的民夫們滿身都是。

    “六百里加急!讓開!”隨著呼聲漸近,路中央的民夫紛紛閃開。一個帽繫纜纓,身穿戰裙,腰別堪合,揹負封桶的信使駕著驛馬飛馳而過。

    那武將站在路旁的高處,仔細一看那驛馬,口中不滿的說道:“六百里加急?!軍機處的大人們都瘋了不成?這才三月中,雪還沒停呢!一天到晚就知道催催催!”

    清代的驛馬所佩戴的鈴、鞍、鐙等,均與民間馬匹不同,由京師統一製作發放。馬鐙子頂部呈龍頭狀,多為七眼含珠或九眼含珠不等;馬鐙上均鑲有金刻絲或銀刻絲。一般跑馬傳送奏章三百里為一程,以火牌為憑;若插有雞毛為急件,定五六百里一程,以兵部堪合為憑。信使跑馬走完一程,方可下馬歇息。

    剛才的那個信使從開原驛站出發,沿途要經過八個驛站。因為是六百里加急,所以要一路跑到吉林烏拉才行。

    等驛馬駛過,分散驛道兩旁的民夫們便從馬車上取下工具,開始給剛才那個泥坑填平。

    乾隆五十年正月底,再次領命的阿桂和福康安二人,帶著京城火器營的兩千兵馬先行北上吉林。在福康安的力爭之下,清廷從盛京和關內各地旗營調派了大批兵馬,其中七成都是火器部隊。

    這次乾隆下旨從各地徵調八旗兵馬總共是一萬零七十一名,包括漢軍八旗火器營八個營,滿洲火器四旗四營,前鋒四旗一營四旗,防軍營與驍騎營各兩營。

    因為是關外龍興之地作戰,乾隆、顒琰和福康安等人都不想讓綠營摻和,所以從各省調的也是駐防八旗。

    山西、陝西、直隸、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蘇、四川各省將派出一千至兩千的駐防八旗部隊北上。除此之外,福康安又奏請乾隆從內扎薩克蒙古所屬的科爾沁六旗、喀爾喀左右翼、鄂爾多斯七旗等部調騎兵五千人。

    就算是這樣,福康安仍嫌不夠,他和阿桂不停的向軍機處發奏章請求繼續調兵。

    北京城的顒琰跟和珅等人。被福康安和阿桂的大動作搞的焦頭爛額,每日大部分的公務都是在安排各地北上人數以及催促出發時間。

    古代的調兵實際上就是調撥糧草,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沒有糧草供應,部隊是沒辦法出動的。但是滿清的糧餉制度很奇葩!因為八旗兵源是分省駐紮,所以要跨省調兵就需要本省自己籌集軍餉,然後在戰爭結束後再去兵部奏銷。奏銷時需要到兵部核算,而撥款時還要先付兩成的火耗銀。

    這對江浙等富裕省份還好說,對於西北的窮省簡直沒活路。所以各省最多也就調動兩千人出征,再多了就真負擔不起了。

    福康安和阿桂一到吉林,就下令船廠按照英吉利人提供的快船圖紙開始造船。除此之外,阿桂採取了大小金川戰役曾使用的辦法,在吉林城外修建鑄炮廠,就近鑄炮,以彌補調運的火炮不足。

    另一邊的北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