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恆 作品

第二千零七十二章 佔黑山

  殺就是了。

  “那要安置在何地?”鄒靖一聽先是大喜,接著又苦惱道。

  他可是明白,幽州苦寒,雖說還有不少荒地,但瀕臨草原,經常有匈奴、烏桓入寇。

  聞人升胸有成竹,直接說道:

  “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諸山谷皆相通,可以開墾。”

  這些地方,也正是三國最傳奇的一位諸侯發家之地。

  這位諸侯就是黑山軍首領張燕。

  他從賊寇起家,趁著黃巾起義,與之相合。

  但他就很精明,避開了漢朝核心統治區域,而在山林之中盤踞。

  靠著大山,他甚至與袁紹抗衡。

  袁紹滅了白馬將軍公孫瓚,卻拿他無可奈何。

  而張燕也正是從一個區區賊寇首領,最後得以封侯拜將,創建一個世家,一直到晉朝還很有名。

  可以說穿越三國的草民們,抄襲張燕劇本是比較合適的。

  當然前提是你身體得好,在山林中生活沒有個好身板可不行。

  其實張燕的劇本,也正是後世在山林中崛起的許多小勢力的劇本。

  即便是堂堂袁紹都打不動他,而且他還就在袁紹的冀州之地活躍。

  關鍵就是他佔據了山谷險要,即便他只有數十萬民眾,數萬精銳,也足夠固守了。

  沒錯,聞人升此時就是要走這張燕的路,讓張燕無路可走。

  想想張燕一直固守山谷,最後官渡之戰後,投降曹操。

  其實他若是再有些本事,就有可能幹掉袁紹,來個漁翁得利。

  可惜他畢竟是賊寇,也沒有諸葛亮這樣的大才相助,能固守,卻不能進取。

  但即便這樣,張燕的戰略眼光,說實話,也比前期到處奔波的劉備強出無數了。

  而劉備四處奔波,戰略眼光不夠敏銳,結果一塊根據地都穩定不下來。

  好不容易穩定了,荊州又丟了。

  就是一個大坑……

  如果劉備能收復張燕,穩住地盤,趁著袁曹爭雄,漁翁得利,未必不能搶走河北,再現光武中興。

  而現在,聞人升就直接抄張燕的作業。

  正好他和張燕不同,張燕是在黃巾平息後,抵抗住了漢軍的剿滅,然後主動歸降,最後封為將軍,仍然保持著獨立性。

  直到最後曹操統一北方後,他才放棄獨立性,帶軍來到鄴城居住。

  只要將這片山谷地帶佔領,聞人升靠著腦海中那麼多知識,再加上自己培養學生,人才不缺,又有著穩固的根據地,以後想要平息天下,真是一路通途。

  只是這些事情,他當然不會和別人說。

  鄒靖聞言大喜,頓時道:“我有先生相助,可比十萬大軍。”

  此時,正在帳下聽令的劉備,聞言是羨慕不已。

  他羨慕的是鄒靖能使用聞人升,卻不是他自己。

  而他也沒有辦法,畢竟他只有一個空頭名號,聞人升又不是關羽那些遊俠兒,會因為他的魄力和豪爽而投靠。

  一開始,劉備就對各種謀士的吸引力太低。

  歸根到底是他自己戰略眼光不足,難以發展出根據地,沒有根據地更加吸引不到謀士,沒有謀士就更加難以找到根據地,直到最後一個諸葛亮自帶乾糧上場,這才打破了死循環。

  曹操為啥能行,曹操自己有眼光,有錢,然後就能佔領地盤,接著招攬謀士,形成正循環。

  為啥曹操最後沒能統一,因為他缺少了劉備的耐心和魅力,動輒疑心過重,不能讓人才安穩地使用,內部壓榨過甚,導致屢屢出現叛亂問題,拖曳了時間。

  很快,第一場戰鬥就來臨了。

  鄒靖整備軍馬,州郡兵算上各路鄉勇,一共8000人。

  又徵發5000民夫運輸糧草。

  對外號稱三萬大軍。

  不是他不想帶更多的人,實在是糧草有限。

  幽州在此時還不是產糧地,河北的冀州才是。

  就這些人,還要節省使用糧草。

  而對面的五萬大軍,他都不知道對方要如何籌備糧草。

  實際上,他的對手程遠志根本不操心這個問題。

  只有最核心的幾千人才有糧草,其他人吃自己就行了。

  到處都是“糧食”……

  雙方最後在一處平原之上對陣。

  雙方都沒有玩什麼計謀,一個是不想浪費時間,一個是真不會。

  聞人升站在幾輛戰車搭成的高臺上,向前方瞭望。

  只見遠處一堆亂哄哄的士兵,不,應該說是農夫們,正在那裡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