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和尚老道 作品

第六百五十八章 沈括一

嘉祐六年(1061年),沈披任安徽寧國縣令時,沈括還參與修築蕪湖萬春圩的工程,寫出《圩田五說》、《萬春圩圖書》等關於圩田方面的著作。

熙寧五年(1072年),沈括主持汴河的疏浚工程。為了治理汴河,他親自測量了汴河下游從開封到泗州淮河岸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勢。用“分層築堰測量法”測出了河南開封上善門至泗州淮口直線距離420公里之內,水平高差為63.3米。存世古文獻中最早記錄水平高程測量的方法、過程和結果的科學家。

醫藥方面,錢塘沈氏有收集藥方的傳統,受家學傳統影響,沈括也注意蒐集醫方,並彙集成兩本醫藥學著作《良方》和《靈苑方》(早佚),本著為病人負責的精神,沈括收方必“目睹其驗”,並將實物與文獻對證,對藥物名稱和功效進行考證,糾正其中的錯誤。

沈括在醫藥學上的貢獻還表現在:《良方》中詳細記述了秋石陰陽二煉法的程序要訣,有論者認為應屬世界上最早的“提取留體性激素”的製備法;《夢溪忘懷錄》中關於“藥石井”的記述,被認為是最早的磁化、礦化水製備法;《夢溪筆談》中還對一些礦物的藥用價值進行了記錄,如莽草、天竹黃等。

經濟方面,沈括在三司共一年八個月,主要成就有兩點:1改革鹽鈔法。熙寧年間,宋廷採取榷鹽政策,對解鹽實行官賣,為增加鹽稅收入,政府不斷抬高鹽價,各地民怨不斷。熙寧九年十一月,沈括奉詔改革鹽法,提出四點整改意見:限定印鈔數量、統一池鹽東西路價格、制鈔權收歸三司,各地方統一鹽價。2改革鑄銅法。神宗時,錢幣鑄造達到高峰,錢幣的數量也大幅提高,但並不能解決北宋日益嚴重的錢荒問題。對此沈括提議:穩定鹽鈔價格,達到以鈔代幣的目的;增加貨幣種類,將金銀納入貨幣流通,可惜神宗並沒接受。沈括還提出了“錢利於流”的貨幣理論。他認為,錢如果藏之不用就是死錢,要使錢增值就必須投放到流通領域。因此沈括主張加速貨幣流通,通過貨幣在流通過程中的增值來達到穩定幣值的目的,這一發現比西方早很多年。沈括還注意到貿易來往中的順差和逆差問題,主張根據邊境地區的實際情況,通過調節貿易額來達到穩定貨幣的目的。

軍事方面,熙寧七年(1074年),沈括在擔任河北西路察訪使和軍器監長官期間,攻讀兵書,精心研究城防、陣法、兵車、兵器、戰略戰術等軍事問題,編成《修城法式條約》和《邊州陣法》等軍事著作,並把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功地應用在軍事科學上,為提高兵器和裝備的質量做出了一定貢獻。

沈括對弓有很深的研究,提出“弓有六善”的觀點,並建議大批製造“神臂弓”。到次年五月,軍器監上報朝廷時,兵器產量提高了十幾倍。

《夢溪筆談》中有近20個條目與軍事有關,記述了沈括親歷的一些戰事、古代名將的戰例、古代的一些戰爭攻防手段與策略,如“赫連城”特點介紹、戰棚的作用分析等,為後人提供了珍貴的軍事研究資料。

藝術方面,沈括是樂律行家,據《宋史‘藝文志》載,沈括還撰寫過《樂論》、《樂器圖》、《三樂譜》、《樂律》等著作,可惜巳佚。《夢溪筆談》中與音樂相關的記述有40多條,研究並闡述了古代音樂的音階理論;記述了沈括對唐宋燕樂的研究心得,如燕樂起源、燕樂二十八調、唐宋大麴的結構和演奏形式、唐宋字譜等;並考證了部分樂器的形制、用材、流佈與演變。

沈括在書畫收藏與鑑賞方面也是行家。他撰寫過《圖畫歌》,用歌詩的方式,對兩晉至宋代50多位名畫家的作品及風格進行品評,語言精練、視角獨到,得到了著名書畫家米芾等人的高度評價。

據《宋史·藝文志》記載,沈括的著述有22種155卷。除《夢溪筆談》外,還有綜合性文集《長興集》《志懷錄》《清夜錄》,醫藥著作《良方》(與蘇軾所撰的《蘇學士方》並稱為《蘇沈良方》),科學著作《渾儀議》《浮漏議》《景表議》《熙寧奉元歷》《圩田五說》《萬春圩圖記》《天下郡縣圖》《南郊式》《諸敕格式》《營陣法》,音樂類著作《樂論》《樂律》《樂器圖》等,但存世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