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和尚老道 作品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風起九

初生的牛犢不怕虎!韓世宗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當即表示願意當著全軍的面簽下軍令狀!

行了一天的軍,剛剛才安好營紮好寨,還沒來得及喘上一口氣,全軍集結的號令便響了起來。

天子守國門,聽著很豪壯,但是細細一想,置武人於何地?

韓世宗的這番無須天子守國門,可以說是說到了將士們的心裡去了。

在將士們“天子無須守國門”山呼海嘯聲聲中,各軍將領也是紛紛上前,要簽下軍令狀!

面對如此要求,在得到張安安暗示下的趙佶自然是要一一滿足的。

也就是從這一天起,“無須天子守國門”便成為了宋軍最強的口號,再艱苦的戰爭,只要將領祭出這句口號,那便代表了死戰不退,縱使全軍戰死,也不會後退一步!

行軍途中是很枯燥的,張安安又出了新花樣。

行軍很累,不過再累也累不到張安安,閒得蛋疼的張安安見到安營紮寨後的勝德營,玩起了宋人最流行的蹴鞠,當即就加入了進去。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有用腳蹴、蹋、踢的含義,“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遊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

早在唐朝的時候,充氣球便已經出現,唐代仲無頗的《氣毬賦》:“氣之為球,合而成質。俾騰躍而攸利,在吹噓而取實。盡心規矩,初因方以致圓;假手彌縫,終使滿而不溢。苟投足之有便,知入門而無必。時也廣場春霽,寒食景妍。交爭競逐,馳突喧闐。或略地以丸走,乍凌空以月圓。”

而且球門也是在唐朝的時候出現在了蹴鞠運動中,馬端臨在《文獻通考·樂考二十》中說:“蹴毬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毬。毬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用球門的蹴鞠比賽一般是單球門,大多在宮廷宴會時進行。這比此前的直接對抗後退了一步,但對踢準要求更高。築球時在球場中央豎立兩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門直徑約一尺,叫“風流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