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和尚老道 作品

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風起四十

周星星同學有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副神鳥圖了,陳百祥在小雞吃米圖的基礎上,一個光圈便令小雞變神鳥!

每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都會忍不住地大笑,不過在笑過之餘,對於那神來一筆並不感覺驚訝,細細一想,我們早已習慣了神是有光暈的,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在其神像畫中的神仙、聖人都有著光暈。

其實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中國的神話人物是沒有光圈的。

據資料顯示,那些神話故事中常出現的頭頂上的光環,最早是來源於對於太陽的崇拜,據說古希臘人在給太陽神赫利奧斯畫像之時,他們為了凸顯出太陽神的身份,就在他頭後面畫了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但是也只是畫個太陽月亮什麼的,也並沒出現什麼光環。

相傳後來印度人就出現了,他們則是為了表現出佛的威嚴,在佛教的造像之時,使用了叫做“青光”的造型,表明了佛法無邊,又體現了佛是光明的使者這個身份。據說後來佛教傳到我國之後,道教也開始借鑑了這個佛像的造型藝術,例如唐代的畫家吳道子,在《八十七神仙卷》中就給裡面最高的神帝君的頭上加了光環,加完光環之後帝君的莊重和威嚴之感立馬就更加濃厚的體現了出來。

於是到了後來各路畫家們就都紛紛效仿,所以在畫出各路神仙畫像的時候,都在神仙們頭後面畫個光環,所以大家現在看到的大多神仙腦袋後面都是頂著光環的啦,那個光環可以給神仙們添加一種神秘色彩,也是種法力的象徵。

之前道祖回應,如今光暈加身,面對如此天地異像,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頂禮膜拜。

張安安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光圈,見此有些詫異,一個不穩,光圈就此褪去。

這一日的景象日後被趙佶畫了出來,命名為《神蹟》,是皇家博物館最珍貴的收藏之一,唯有重大祭祀的時候才會供人欣賞。

道祖回應、光暈加身也在日後被人津津樂道,成為佛道兩家與其他教派辯論的最重要的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