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和尚老道 作品

第141章 趙默默找廚子

    孫羊正店的東家可是神宗時期宰相王珪之婿,禮部員外郎鄭居中。

    王珪這人歷經三朝,官運恆隆,為官十年有六,最後卒於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諡文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壇不倒翁。

    王珪的大女兒嫁給了齊州章丘的李格非,倆人生了個女兒叫李清照。李清照的才華為何如此出眾?與家學淵源是分不開的,父親李格非是“小蘇門四學士”其中之一,曾拜在大文豪蘇軾門下學藝,並在宋神宗熙寧九年中進士。

    王珪的文采更是在女婿李格非之上,據說有一年中秋,宋仁宗詩興大發,特召王珪到宮中飲酒賞月賦詩。

    仁宗和他談詩論文,好不愜意,雖將自己寫的詩給他品賞。王珪,拿在手裡,捧在心上,極盡奉迎之能事,“嘆仰聖學高妙”,一陣陣讚美之詞不絕於耳,聽得仁宗是心花怒放。倆人是越談越盡興,最後,仁宗提議讓隨身的宮嬪拿出她們的領巾、團扇、手帕等物向王珪求詩,並讓王珪使用自己的御筆。

    王珪出口成章,提筆成文,不假思索,根據每個宮嬪不同的特點,構思遣詞,筆走潛龍,一篇篇佳作呼之即出。仁宗大為讚歎,並對宮嬪們說,這是要給潤筆費的。於是,宮嬪們紛紛取下自己的飾物放到王珪的袖中。此情此景比當年李太白在唐明皇楊貴妃面前的那番風采有過之而無不及。時人歐陽修也曾稱讚其為“真學士也”。所以有人說李清照是繼承了外祖父的文采。

    王珪雖身在宰相之位,但毫無宰相之責。對皇帝的對與錯沒有勸諫、諍言,唯皇帝旨意是從。

    他上殿進呈時,毫無主見看法只是說是去“取聖旨”;神宗決定後,不問正確與否,只是恭恭敬敬的回答“領聖旨”;退朝後告訴稟事的人,便說“已得聖旨”。時人稱其為三旨宰相。

    好傢伙,辦事效率就是高,沒有一句多餘的話,但身居宰輔,卻只為自身,不為國家之政、百姓之念著想,確實不是一個稱職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