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 作品

第三八八章 滬上

    坦克是情報部的一名老人了。

    當初,淮海軍還沒有進入上海的時候。他就已經被安插到上海了,和白玫瑰是當時上海站的雙臂。

    當時的他是一名幫會老大,同時也是黃包車行的老闆。

    那時的他主要是充當情報部上海站的行動隊。

    因為開的是車行,可以養著大量的人手。車伕平時穿梭大街小巷,接觸的人多,也便於採取行動和獲取情報。

    當初復興軍刺探到劉麗川小刀會起義的情報,車行這邊就是立了大功勞的。

    再後來,情報部在上海監視洋人,獲得情報,都有車行的影子。

    現在情報部上海站的人已經比以前少了很多。

    現在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反滲透以及監視在滬上的洋人,還有就是從洋人那裡蒐集情報。

    畢竟現在滬上是華夏的地盤,所以不再需要那麼多人來保護情報站的安全。

    坦克管理的車行更多的時候就是一個正經的車行,不過依然還是情報部的產業。

    明面上是坦克手中的產業,但是坦克只是一個管理人員而已,每個月坦克可以拿十塊的月薪。

    復興軍收回滬上之後,在滬上搞了一次嚴打,打掉了很多當地的幫會社團。

    抓捕的盲流全部都遣送到了偏遠地區的勞改農場去改造,他們改造好了之後也只會就近安置。

    坦克也不得不配合政府的行動,解散了車行的幫會,然後約束好手下的弟兄們做華夏的守法公民。

    華夏依法治國,幫會這種組織是不允許存在的。

    上海被淮海軍收了之後,依然還是一個對外交往的窗口。全國各地的商人還在不斷地湧入這裡,在滬上置辦產業。

    現在最賺錢的依然還是外貿。

    滬上的幾個租界,華夏並沒有收回來。只是現在的租界就是租界。

    土地是租給了外國人,但是主權完全掌控在華夏的手中。

    通過談判,英法都已經撤走走了在租界的武裝力量。

    當然這個過程很複雜,雙方經過了多輪的談判,華夏在主權上寸步不讓。劉青北甚至直接在談判桌上放話。

    “不交治權就收回租界。”接這樣租界按照原來列強與清廷的約定,只是租給他們的土地進行商業活動。

    當初滿清劃租界的時候,就是這麼約定的。

    但是後來這些列強利用清廷的懦弱和不作為,漸漸將租界經營成了殖民地的樣子。

    董書恆的意思是租界就是租塊地給你用,怎麼用還是主人說了算。什麼時候租客還成了主人了呢?

    華夏的警察局、法院以及政府的管委會進駐了租界。

    董書恆也暫時無意取消租界,一方面為了暫時維繫與英法之間脆弱的關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持滬上的開放性。

    但是這不妨礙董書恆對租界進行改造。

    董書恆順勢圍繞著租界建立了一個大型的保稅區。也可以說是包裹住英法租界的一個大型公共租界。

    在這裡所有與華夏建交的國家都可以進駐,只是大家都要遵守華夏的法律,就收華夏的管理,這裡只是一個為大家商業活動提供便利的地方。

    作為華夏一方,也不希望外貿活動被英法所壟斷。

    公共保稅區建好之後,所有來華的商人都可以在保稅區建立工廠,開辦公司,只要遵守華夏的法律就可以了。

    這自然是受到其他國家的歡迎。面對這種情況,英法也沒有辦法。他們也不能得罪所有的歐洲國家。

    畢竟現在華夏沒有限制他們的貿易活動,反而還擴大了華夏的對外貿易。

    只是貿易規則的制定權現在轉到了華夏的手中。

    在保稅區內,外國人開辦的工廠,從外面輸入原材料,向國外輸出商品都是不需要關稅的。

    只有他們的商品要輸入到華夏才得上交關稅。

    對於他們來說,實際上是減少了運輸的成本。只是外國商品比華夏的商品還是多了一層關稅。

    在成本上華夏的商品還是更有優勢,但是這種優勢已經在縮小。

    董書恆這麼做,也是為華夏的製造業引入一條大鯰魚。

    不然華夏的工商業閉門造車,根本就沒有對比的標準。

    有了這些在保稅區的外國工廠,國內的企業會多一些危機感,同時這些企業還能給華夏製造很多的就業機會。

    這一政策首先帶來的就是滬上的繁華,除了蘇州河畔的別墅區,靠近保稅區又建造了大量的居民區。

    政府建造了大量的排房,低價出售給上海的工人。

    這些房子的價格很低廉,平均只要五十銀元就可以買一套,也就是一個工人幾年的工資。

    而且還可以分期付款,一般化在滬上的工人都能夠買得起一套石庫門中的套房。

    這極大地改善了滬上工人的生存環境,也美化了滬上的城市景觀。